中新健康丨2024“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启动 从“身”睡眠话“心健康”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3 08:23:39

  中新网杭州3月20日电(张煜欢 郭天奇)第24个世界睡眠日即将到来之际,3月20日,2024“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在浙江大学启动。活动以“‘身’睡眠 心健康”为主题,致力于将“每天早睡一小时”的理念推广到高校,强调睡眠在身心健康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希望引发年 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共鸣,达成健康新共识。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要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去年,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首次联合多家单位发起“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传递通过中西医手段科学面对睡眠问题的理念,收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今年,为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健康睡眠的认知,在第24个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2024“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再次启航。

  今年的活动特别聚焦“睡眠”与身心健康的重要联系,更加精准地聚焦于大学生群体,以线上宣传+线下启动仪式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通过科普短视频、睡眠健康分享讲座、学生分享与互动、中医助眠操等丰富形式,引导青年学子从睡眠出发,重视自身的身体、心理健康,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当日的启动仪式上,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柴燕菲在致辞中表示,良好的睡眠是保障身心健康、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石,本次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睡眠习惯,为他们带来更具实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也将充分发挥国际传播、融合报道优势,向海内外宣传普及健康睡眠知识和理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努力推广健康睡眠理念、聚焦睡眠健康、提高睡眠质量。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健康睡眠习惯,为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作为活动发起方之一,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葛明华在致辞中提到,提倡“每天早睡一小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健康睡眠的关注,增强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的意识,倡导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高质量睡眠提升生活品质,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睡眠健康,履行新闻单位和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去年的2023“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上,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启动浙江睡眠健康改善调查。此次活动上,该院副院长郭万军作睡眠健康科普,并基于调查数据等内容开展分享,为大学生深入浅出地带来“睡好觉”的重要一课。

  实际上,睡眠习惯的改善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整也需要学生间的互助和关爱。来自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的博士生谢尹,自去年2月起坚持每天晚上在校园论坛上安慰心情不佳的同学,并组建了专门的学生组织,带领一群热心的同学,将温暖播撒在校园里。在活动上,谢尹讲述其亲身经历以及他对心理健康的看法与感悟,并与场下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身心调节。

  实现身心健康,中医亦是一味“良药”。中医在帮助改善睡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活动现场,杭州孙泰和国医国药馆专家徐垲带领嘉宾与学生做起中医助眠操,通过简单可操作的手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养成“易睡体质”。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改善睡眠问题、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还在校园内设置了线下助眠体验专区,开展心理健康小测试、虚拟教室(专注力测试)、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等服务,吸引广大学生参与体验,以生动的形式进行睡眠健康科普宣传。

  为了将身心健康的理念传播地更远,除了丰富的线下活动,2024“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还在线上同步展开。围绕“医心医议”这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的原创IP,主办方推出系列科普视频,聚焦年轻群体的失眠问题进行辟谣和科普,邀请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等专家进行细致讲解。

  据悉,2024“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发起主办,浙江省医学会特别支持,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浙江分公司承办,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医心医议栏目、杭州孙泰和国医国药馆、《生活与健康》报、知乎浙江提供平台支持。(完)

  “降污减排、协同增效是促进上海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在集体提案中指出,当前上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长期矛盾尚未根本缓解,面对经济复苏、空气质量达标、“双碳”目标实现等多重压力,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将增大空气质量达标以及“双碳”目标实现的难度。

  延伸阅读

  2022年全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4.1%,低于2021年全年8.1%的涨幅。其中,受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2022年12月份PPI环比由11月份上涨0.1%转为下降0.5%;受2021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PPI同比下降0.7%,降幅比11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

  按照通知要求,经自主申报、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遴选、省级公示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复审,确定了培养基地和培养对象。培养基地既有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水平师范院校,也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综合大学,还有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等教师发展机构,覆盖了教师教育体系的不同主体,充分体现了高水平、引领性。培养对象均为学校和地方层层推荐,理想情怀深厚、育人成果显著,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教师校长,将依托培养基地进行为期三年的系统性培养,并完成课题研究、团队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等不少于6项任务。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希望世卫组织能够科学理性判断中方防控成效,客观公正对外发声。

  抓捕毒贩时激烈枪战、追击堵卡中极速“飙车”、乔装打扮后深入虎穴……这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副队长蔡晓东的真实工作场景。这次,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周佳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