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琴遇见卡拉通 中菲艺术家合奏“交流乐章”

来源: 央广网
2024-06-11 14:48:00

  中新社马尼拉6月10日电 题:当古琴遇见卡拉通 中菲艺术家合奏“交流乐章”

  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一场中菲艺术交流活动当地时间9日晚在菲律宾国家文化中心(下称“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为庆祝中菲建交49周年暨中菲友谊日而举行,特别推出“古琴艺术走进中菲人文之驿”文艺汇演。

  当晚6时,距离中国古琴演奏正式开始尚有两个小时,菲律宾青年情侣山姆和杰伊已经在文化中心大厅排队等候入场。

  由于排在观众队伍的后半部分,山姆和杰伊入场后只能在中间的最后一排找到座位。“如果来得再早点就好了。”这是他们第一次聆听中国古琴演奏,他们希望能坐得更靠前,以便“听得更清楚一些”。

  作为当天 演出的重头戏,来自中国中央民族乐团的古琴演奏家杨致俭带着满满诚意而来。杨致俭介绍,他当晚用于演奏的,是一张造于公元756年的古琴。“今晚,我用一张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琴,弹奏一首2500多年前的曲子(《高山流水》)。”

  不仅如此,杨致俭还对中新社记者说,为了拉近与菲律宾听众的距离,他在演出前专门到本地商场购买了一件“巴隆他加禄”。巴隆他加禄是菲律宾国服,由菠萝纤维制成,前襟及下摆处常饰有刺绣、镂空等花纹,常见于重大节庆和宴会等正式场合。

  《高山流水》一曲开始,整个会场迅速变得安静。杨致俭身着巴隆他加禄坐在凳子上,面前放着那张有着悠久历史的古琴,随着双手轻抚琴弦,悠扬的琴声在会场内回荡,观众也随之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一曲结束,山姆赞叹:“精彩极了!”杰伊则分享说:“这次演奏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中国山水画展,仿佛那些画中的山川河流又出现在我眼前。”她表示,这场演奏让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紧随其后的,是由菲律宾民族舞蹈团带来的卡拉通(Karatong)舞蹈表演。卡拉通源自菲律宾中部莱特岛的一种传统竹筒打击乐。最初,莱特岛居民通过猛击竹筒发出响亮的声音,以警示海盗来袭等危险。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做法逐渐演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民间舞蹈,并结合了动感的音乐和舞步。

  年轻的舞蹈团成员们身着菲律宾传统服装。男性舞者腰间还系着竹筒乐器,并随着音乐敲打出明快的节奏;女性舞者则轻盈地随着节奏舞动,展现出优美舞姿。“舞蹈是我们与观众交流的桥梁”,舞蹈团的特丽莎说,“通过这种表演,我们希望与观众产生联结和共鸣。”她相信,现场的中国观众能够通过这些充满活力的表演,感受到菲律宾人的热情与乐观。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在活动开幕致辞时说,中菲两国文明就像各自的古乐器一样,虽有音域音色之别,却都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为两国人民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表演结束,杨致俭听到杰伊的感受后评价说,她的理解很准确,并表示:“如果他们觉得好,明年(中菲建交)50周年,我们还可以再来。”(完)

  “今年年初,我们书店每天客流量约4000人,春节期间激增到每天1万多人,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压力和挑战。”曲江书城综合管理部部长常鸣告诉<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除了举行音乐表演、分享年俗知识、新书签售会等活动,书城还增派工作人员,及时清理书桌、整理书架,为读者提供更多贴心服务。

  新一轮降温天气下,面对春运客流大幅增长、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加等多重压力,各地纷纷提前准备,加强交通保障。

余海龙(右一)在险难课目中打头阵

<strong>余海龙亮相两会代表通道</strong>

  <strong>部分初始交易被宣布无效</strong>

  歌曲《远征》中,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歌声,背景视频中梦天实验舱发射和对接、陆军2022年开训动员、辽宁舰航母编队驰骋海面、2022珠海航展“运-20”起飞,这些无论反复看多少次都会令人激动不已、催人奋进的画面久久萦绕在无数人心间。

黄慧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