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19 05:58:49

  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补齐转型发展短板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多元化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改造棚户区近18亿平方米,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再到“十四五”以来新改扩建医疗机构床位2.3万张、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约200万亩,这些数据和成绩照见资源型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 、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也要看到,我国资源型地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拿资源型城市来说,有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等类型。资源富集地区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的问题,独立工矿区和采煤沉陷区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资源枯竭城市则亟需破解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可以说,各资源型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发展条件各异,决定了转型发展的路径不能千篇一律,更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久久为功推动资源型地区焕发新活力,在既有成绩和基础之上,需要继续在因地制宜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上下功夫,分类施策。做好“精准”文章,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蹚出新路子、实现华丽转身的必然要求。

  比如,黑龙江大庆坚持“油头化尾”发展方向,打通石油精深加工产业链,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集群。又如,山西吕梁近年来在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推进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改变“一煤独大”的格局。再如,福建龙岩永定区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在煤矸石清运后的土地上因地制宜种树或修复成耕地,推动矿山复绿、点绿成金。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充分考虑各资源型地区的发展水平、条件和要素禀赋,注重盘活、用好现有资源,放大优势、转化劣势,扬长避短、破立结合,转型发展才能少走弯路、减少阵痛、蹄疾步稳。

  转型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针对部分资源型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缺失,一些地方位置偏远,群众就医、上学等日常生活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的问题,需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水平和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从教育医疗到托育养老,从垃圾无害处理到兜底保障民生,哪里存在短板和漏洞,工作就要及时跟进到哪里。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转型突破口,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才能让资源型地区人民群众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行业核心关注点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污染物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在部署“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时,明确提出“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

  737MAX的复飞也表明其已经符合中国民航局多次强调的“复飞三原则”:飞机的设计修改必须获得适航批准,驾驶员必须重新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两起事故的调查结论必须是明确的,而且改进措施必须是有效的。(总台央视记者 丛威娜)

  达瓦夫妇在山林里的生活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如驯鹿有时会跑到很远处觅食,迷路或是被猎套困住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跋山涉水把它们找回来。与此同时,近年来森林生态的恢复使熊、狼、猞猁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多,面对猛兽的威胁,他们常常难以保护自己和驯鹿的安全。

  <strong>学习语|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strong>

韩宗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