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内蒙古悄然兴起托育“时髦”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15 20:46:45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25日电 题:内蒙古悄然兴起托育“时髦”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樊苗把4个月大的儿子放到托育园抚养,现在已经10个月的小宝宝茁壮成长,这期间她自己也能轻松转换家庭和工作角色。

  “90后”的樊苗认为,未来0至3岁婴幼儿进托育园或许是一种趋势。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已有1600家机构开启这一产业,8.2万个托位可供婴幼儿使用,10个盟市制定了包括托育服务在内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

  在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作的樊苗介绍,在她的带动下,陆续有8个3岁以下的婴幼儿进入了当地新世纪中学新开设的托育园。

  因双方父母无法帮忙,卢洁和柳金兰也把孩子送到了托育园。二人介绍,“孩子刚来(托育园)还有点不适应,但两三天过后就好了,最大的变化是孩子不像在家任性。”“托育园里有专门的保健医生,孩子头疼脑热也可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费用能接受,作为一名二孩妈妈,能腾出时间工作,这是值得的。”卢洁说。

  从事托育产业的吕慧骄受访时表示,“0至3岁婴儿餐前如何洗手,上厕所时 老师该怎么办,如何让婴幼儿在托育园内动静自如,这是当前托育园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新世纪中学负责人魏山虎透露,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让很多人认识到推动托育产业已摆上议事日程。

  最新的好消息是,内蒙古积极参与中央预算内投资托育服务项目,累计争取资金7482万元,在全国较早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活动。

  2022年6月25日,呼和浩特市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揭牌,标志着内蒙古首家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成立。近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在多个社区成立了“萌宝驿站”,旨在将托育产业做大。

  “随着二孩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未来内蒙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托育园诞生。”魏山虎认为,当下托育产业如何健康发展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亟需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的引领。

  “3岁看大,7岁看老”越来越被现代科学尤其是脑科学研究所证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孟万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托育不仅要高质量看护养育,更要开启和奠基孩子的终身幸福,要积极倡导幸福托育。比如,习性学家认为,人际关系维度的幸福感在3岁前就已经奠定基础了。

  科学促进孩子早期大脑和语言发展是托育的重要课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与类脑实验室”负责人官群教授告诉记者,儿童感觉、语言和认知从出生前到12月龄期间爆发性地快速发展,孩子在18至24个月之间是词汇的爆炸期,3岁是语言发展敏感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当前兴起的“托幼一体化”能够解决幼儿园持续发展问题;在补齐2至3岁婴幼儿托育短板的同时,还能促进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化发展。

  洪秀敏认为:“和3至6岁的孩子不同,婴幼儿群体在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养育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另外,越是面向低龄的托育班,越要求更低的师生比,以及适合低幼孩子的教具、课程等。”

  “两个月后孩子就一周岁了,如果托育能够在全社会推广,我不排除要二孩。”樊苗乐观地设想着她的未来。(完)

  1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今年春节是疫情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请问今天春节的消费市场将呈现哪些趋势和特点?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城乡社区。

<a href="//www.chinanews.com/sh/shipin/cns-d/2023/01-19/news949029.shtml" target="_blank">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胡润:外企对在中国投资仍有浓厚兴趣</a><em class="right">来源:中国新闻网</em>

  《通知》重点强调了五方面工作要求。一是全力保障考试组织安全平稳。全面落实考试安全责任,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加强部门协作机制,开展手机作弊专项治理,强化考试环境综合治理。认真落实有关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统筹做好考试防疫工作。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62/13186369880561835818.jpg" alt="" />

  编导:祁星

李佑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