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合作20载提升高素质电力人才国际竞争力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24 02:17:03

  中新网上海6月23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3日获悉,上海电力大学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以下简称:思大)电气专业合作办学项目的国际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已成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电力人才的重要平台。

  上海电力大学方面表示,未来,项目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提升合作办学层次、资源、质量、规模方面继续深化,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对外开放模版。

  据悉,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术论坛暨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中英合作办学项目20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国内外高校及能源电力行业专家学者、校友代表与会,聚焦“创新合作创想未来——合作办学助力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工程创新人才”主题,进行探讨与交流。

  据悉,2004年,上海电力大学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合作开办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电气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到目前为止,该教育项目已培养16届、逾1600名毕业生。其中不少毕业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电力特色高校深造。

  校方告诉记者,本项目从建立之初,就大力引进英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特别在核心课程选择上,引进思大在教学与科研结合、校企结合方面的优势课程,同时结合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心课程体系,在优势互补中推动中外办学教学体系的优化和能级提升。

  据了解,该项目先后引进英方21门课程,同时以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为契机,组织中英双方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改革,授课教师总结教学案例与经验,出版全英文教材《电子处理系统》,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到目前为止,共有30多位中方教师以本项目为平台赴英学习交流,思大来上海电力大学交流教师达115人次。

  据介绍,随着交流合作的深化,项目双方合作层级从本科层次合作办学提升到硕士、博士的联合培养以及国际化师资的培养。项目双方推进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提升能源电力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上海电力大学与思大共建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聚焦技术前沿,在电气学科海上风电、受端城市电网、电力用户侧灵活资源三个重点方向联合开展研究;先后与华东电网区域10余家电力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发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叶霖霖希望上海电力大学总结凝练20年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充分释放合作办 学所蕴含的动能和优势,培育创新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做出卓越贡献、形成重大影响。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徐凯希望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进一步形成并强化合作办学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培养更多拥有全球视野的能源电力国际化人才;同时,培养更多民间文化交流使者,为中英两国的国际友谊作出更大贡献。(完)

  一方面,在城里打拼的年轻人返乡过年,带动了家乡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电商渠道的下沉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让越来越多的乡镇用户在过节期间也能随时随地享受到电商的便利服务,进一步拉动了低线级市场的消费增长。

  乍得交通部将事故原因归结为故障车辆未遵守道路法规,以及大巴司机超速和疲劳驾驶等。事发后,乍得过渡总统穆罕默德·代比表示将采取严格措施减少此类事故发生。

  中国观众对电影的消费需求仍在,只要好内容一直在

  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无论是从今年元旦小长假,还是从今年的春节旅游情况看,乡村游成为了节日消费的一个热点。春节假日期间,以休闲度假、走亲访友、家庭聚会为主的乡村游、近郊游、古镇游,受到群众热捧,游客增量明显。从石椅村的乡村旅游来看,近年来该村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正是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吸引了广大游客。2022年,石椅村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春节期间也成为了一个游客的首选之地。从四川到云南,从江苏到新疆等,在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打卡消费,不仅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而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强力的驱动。各地要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让乡村旅游的活水汩汩而流,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红红火火。

  “未来市场的稳健复苏是确定的,中国电影新力量的持续更新是确定的,相关方面对市场的政策支持也是确定的,这些共同构筑了中国电影再出发时确定的信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判断,信心是今年春节档的最大收获。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河村,坐在火塘旁,与老乡们一同谈脱贫、聊家常,一起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马登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