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烈日当头,习近平让干部“举个手”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18 10:38:05

  中新网6月16日电 “有谁的家人住在这样的房子,举个手!”没人回答。

  “有谁的直系亲属住在这样的房子,举个手!”依然没人回答。

  这是24年前,在福州一处棚户区,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责问随行干部的一幕。

  2000年7月2日,盛夏时节的福州酷暑炎热。烈日当头,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习近平来到苍霞社区调研。木板房里狭小闷热,他详细询问居民生活情况之后,向身边干部接连发问。

  “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来棚户区调研吗?就是想让大家亲身体验百姓疾苦”“我们是人民政府,要记得政府前面‘人民’二字,要将心比心”……

  习近平调研后第八天,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就拉开帷幕。次年5月,3441户、近万人的回迁安置房全部竣工。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30多年前,习近平曾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中,这样表达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

  字里行间,是致敬,更是自勉。

  从陕西到北京,从河北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从最基层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习近平心中,“人民”二字重若千钧。

  2012年11月15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那天,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履新伊始的那次讲话,他19次提到“人民”。

  十八大以来的地方考察中,在基层、在农村、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最关切的事始终是“人民需要什么”。

  在河北阜平,他盘腿坐在农户家的炕头问需问暖,“粮食够不够”“棉被有没有”“小孩上学远不远”;

  在甘肃渭源,他到干旱缺水的乡村了解吃水问题,接过一瓢水直接品尝水质,“吃的水哪儿来”“我尝尝”;

  在重庆石柱,他在贫困户家中跟村民一起算起家庭账本,“低保补助有多少”“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

  ……

  十多年来,宏大的政治承诺具象成14亿人触手可及的获得感:近1亿人口摆脱贫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

  今年5月22日,习近平来到山东考察,在日照的阳光海岸绿道,他向市民这样解释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第二天,在被外界称为“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十八大后,我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将其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

  在福州的棚户区,在阜平的炕头上,在日照的海岸边……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目标。

  去年11月,习近平在美国之行的一次演讲中,再次谈到“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在他心中的分量。

  “我不到16岁就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农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知道人民愁什么、盼什么。从那时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人民中间让我觉得 踏实,同人民在一起让我有力量。”

  习近平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我终生的信念。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雷宇竺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从事智库和文化产业的陈媛紫祖籍贵州遵义,定居北京多年。听说家乡的绿色生态产品来京推介,她特意前往,“希望在洽谈会上找到合作商机,挖掘贵州绿色生态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青菜头变成美味可口的榨菜,到底经过了怎样的奇妙之旅呢?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8日电 (王冬梅 张素)阔别已久的传统民俗活动“行通济”在今年回归,仅在传统佳节元宵节当晚就有约36万名民众参与。记者采访获悉,多种低空防御措施为民众出行保驾护航。

  这股坚定的语气,在他回答记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时也曾出现过。

  宝鸡市抢抓春节前后企业用工和劳动力资源供需高峰的有利时机,坚持将春风行动招聘与重点项目用工、春暖农民工服务相结合,采取直播带岗、专场招聘、“点对点”输送、“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帮助民众就业,支持企业用工。

  借助《通胀削减法》,拜登还推动对胰岛素这一官方医保覆盖的处方药设自付费用上限,并把它视作一大民生政绩。他在演讲中呼吁大药企对其他处方药降价。

许韵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