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爱尔眼科荣获2024年度“未来健康产业之星上市公司”奖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25 07:05:12

  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的战略选择。6月22日,第二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在合肥召开,爱尔眼科荣获组委会颁发的2024年度“未来健康产业之星上市公司”奖。据大会介绍,这一奖项彰显了资本市场对爱尔眼科在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和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方面的卓越成就给予了高度认可。

  多年来,爱尔眼科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同步国际水平,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品牌 价值不断提升,经营发展稳步向好,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根据财报,2023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为203.67亿元,同比增长26.43%;归母净利润为33.59亿元,同比增长33.07%。这也是爱尔眼科上市十四年来实现的营收净利第“十四”连增,与此同时,爱尔眼科“1+8+N”战略稳步实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爱尔眼科的门诊量达1510.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26%;手术量118.37万例,同比增长35.95%。随着居民眼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及国家近视防控战略、防盲治盲等政策推进实施,公司品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此外,经营规模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等,共同促进了业绩的增长。

  医疗服务能力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健康需求的根本所在。年报显示,2023年爱尔眼科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率0.0166 %,远低于国家统计三甲医院的发生率约0.03%;玻切术后眼内炎发生率0.0088%,远低于国内外相关统计的发生率0.05%。

  自成立以来,基于中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现状,爱尔眼科顺应国家分级诊疗趋势,在发展中探索并建立了“中心城市旗舰医院—省会城市医院—地级市医院—县级医院”的分级连锁模式,即上级医院可以为下级医院提供医疗技术支持,下级医院可将疑难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如此“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立体化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可以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方便的眼科医疗服务,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作为一家拥有全球规模和医疗服务能力的眼科医疗连锁机构,爱尔眼科持续深化“创新驱动,科技爱尔”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大与国内著名高校的校企合作,提升医教研协同发展水平。截至目前,爱尔眼科已构建起“多院、多所、五站、三中心、三基地、一平台”的医教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体系。不仅打通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的全建制人才培养体系,还建立了国际化临床诊疗、临床培训中心及科研机构,持续推动眼科学、视觉科学以及各亚专科前沿和临床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模式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改善医疗服务体验、提升医疗效率的重要途径。爱尔眼科积极推进“数字眼科”发展新模式,早自2018年起就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凭借覆盖广泛、类型丰富的眼科临床数据与病例资源,建立了眼健康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医疗、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数字化升级。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更让基层患者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眼科医疗服务。

  未来,爱尔眼科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秉承“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权利”的初心使命,全力推进“1+8+N”战略的实施,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眼科医学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为切实提高我国眼科医疗技术水平,推动人类眼科学与视觉科学进步贡献力量。(环球网)

  三是转折点或已至。

  《孙子兵法》成销冠

  截止1月31日晚间,猪板块2022年业绩预告基本披露完毕,正邦科技成为唯一一家亏损超百亿的上市猪企,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

  抵达黎巴嫩执行扫雷任务以来,陈前已安全扫除地雷50余枚。“刚到这里挖第一枚地雷的时候还是特别紧张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陈前说,当时正值夏季,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不到1分钟全身湿透,在确认地雷位置后,经过20多分钟的操作才将地雷排出。“看到地雷被引爆的一瞬间,心里十分激动,也有一种成就感。扫雷再危险也总要有人去做,我一定不负使命,坚决完成好任务。”

  2022年,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8%,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延续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8%,比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5%。工业投资增长19.3%,比上年加快9.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分别增长177.4%、17.3%、38.1%,是带动工业投资增长领先的重要力量。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增长1.0%,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5.0%。

  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规模上,比亚迪远超特斯拉,但在赚钱能力上,“成本杀手”特斯拉更胜一筹。

黄晴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