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试点”重启,助力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5-31 12:13:04

  5月30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协办的“澎湃六十载  蓬勃新时代”——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暨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2024汾酒试点”启动

  当天正值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会议现场以图文展板形式展出了1964年“汾酒试点”启动以来,以汾酒为代表的中国酒业取得的科技成就。成果展以时间为轴,将1964年以来汾酒的历史大事件进行总结梳理,以图文并茂和实物展示的形式进行展出,为参会代表呈现了中国酒业守正创新发展一甲子的磅礴历程。

  白酒泰斗秦含章先生曾言:汾酒试点的任务,是要做出两瓶好酒。他没讲的是,这项“试点”最终为酒业后人带来的无穷价值。

  业界曾这样评价1964年的“汾酒试点”:在中国酒业历史上、在白酒试点和创新史上,都有着划时代的品质意义、科技创新意义、文化意义,它开启了中国酒业那个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时至今日,“汾酒试点”的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引领价值。

  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大会上所言,1964年的“汾酒试点”是传统经典产业的创新典范,是首次通过科学研究证实中国白酒传统酿造科学性的系统实践,也是中国白酒传承中创新的一次重大实践。

  他强调,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白酒产业一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产、学、研、协等各方从未停止对中国白酒酿造科学的系统探索。自50年代的小规模试点到60年代的大规模白酒试点,为揭示中国白酒的神秘开启了探索之旅,试点大大推动了中国白酒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白酒169计划、158计划、3C计划、白酒科技创新战略项目持续推动了中国白酒的技术进步。如今的中国白酒早已突破了落后陈旧的藩篱,那些暗藏在传统酿造技艺背后的科学性,也随着各项白酒科创项目的展开被一一印证。

  在当天地纪念活动中,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秦含章先生和熊子书先生的家属分别向大会捐赠了一系列十分珍贵的“汾酒试点”文物资料。

  会上,“2024汾酒试点”项目专家团宣告成立,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和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共同向专家团成员颁发了聘书,“2024汾酒试点”项目正式启动。此外,汾酒集团还推出了“汾酒试点”60周年纪念酒。

  是传承更是创新

  白酒专家沈怡方曾说:“新中国白酒产业是靠试点起家的。

  1963年,为进一步提升汾酒品质,汾酒厂向轻工部提出了总结其生产技术经验的要求。第二年,时任轻工部发酵研究所所长地秦含章带头组建“总结提高汾酒生产经验试点工作组”,深入汾酒厂蹲点,汾酒试点工作由此展开。

  从 1964年3月开始至1965年5月结束,为期14个月的“汾酒试点”工作对汾酒生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总结,共开展了 200 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取得了2万多个试验数据。试点资料包括汾酒酿造工艺学、汾酒酿造用微生物实验法、汾酒品质尝评法、汾酒酿造化学分析、汾酒试点业务理论学习资料等技术资料共计85万字。用当代科学技术将历代的传统操作经验科学化、系统化、完善化。通过总结试点,揭开了汾酒质量之谜,提高了质量和产量,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汾酒的生产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这些试点科研成果通过全国性的成果鉴定和技术推广,为整个白酒行业的科技创新树立了标杆,为全行业酿酒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正因此,“汾酒试点”成果1978年代表全行业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汾酒试点”再次启动,是传承更是创新。这意味着习酒必将开启新征程,踏上一条以“传统工匠精神、智能科技创新、活态文化发展”为核心要素的高质量创新之路。

  与会嘉宾也在活动中纷纷为中国酒业的高质量创新建言献策。

  宋书玉提出了“产业链创新、企业系统性创新、科技文化交融式创新”三大方向、“传承工匠精神、创新赋能传承、活态文化发展“三大要素的战略主张。

  袁清茂表示,生产技术一体化、极致酿造、标准化和传统的更传统、现代的更现代,是“汾酒试点”给我们带来的四大启示。他强调,更加坚定践行“酿好酒、储老酒、售美酒”生产技术路线,更好实现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更高标准构建全产业链国际标准体系,更加牢固树立“品质+文化=汾酒”价值理念,将是我们对“汾酒试点”的最好继承和创新。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咨询委员会 副主任钱桂敬指出,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要继承“汾酒试点”的“三大法宝”,即:传统工匠精神、科技创新精神和群众路

  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名誉会长段瑞春认为,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的路径,在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导,切实同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跃升。探索一条中国酒业中国式现代化的集成创新之路。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说,我们弘扬“汾酒试点”精神,就是为了推动我国酒业的高质量创新,助力新时代酿酒业的发展。他建议要善于汲取先贤智慧,积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让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王翔

  谈及厄瓜多尔白虾在中国的走红,樊旭兵表示,一方面是健康消费导向。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营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虾肉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极高的水产食品,因此颇受国人青睐。

  其实,在北京奥运夺得亚军前后,张志磊就开始对职业拳坛产生向往。此前,张志磊在美国做过一些备战训练,开始接触当地职业选手、教练,被他们的训练状态所感染,也感到自己来到了职业拳击的最高殿堂。他开始回忆起童年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泰森、霍利菲尔德等拳击明星,那种比赛时的激烈角逐,现场热烈的氛围,点燃了他的热情。他开始暗暗琢磨:现在我好像还年轻,还有好的身体素质,不到世界拳坛走一走,实在太可惜了。

  据悉,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活动,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相关义务,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保障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国乒在着眼于巴黎奥运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从培养角度和梯队建设考虑,本着以赛代练的原则,国乒此番在阵容选择上有些变化,比如年轻的混双组合林诗栋/蒯曼。

  回头去看,张志磊似乎生来就要做拳击手的,15岁起由划船改练拳击,两三年内就显示出极高的天赋,开始在全国性比赛中屡屡获奖。2007年,他在美国芝加哥世界拳击锦标赛获得男子91公斤以上级铜牌。2008年,张志磊拿到了北京奥运会拳击亚军,成为他拳击手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从那时起,美国的一些职业拳击公司就开始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未来能加入职业拳坛。

  另外,中央的会议还特别提到,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王彦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