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慧港口引领我国水运高质量发展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06 18:09:3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节节攀升,一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推动我国传统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迭代升级,引领水运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型的“现代南安普敦”轮靠泊天津港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码头以209自然箱/小时的作业速度再度刷新船舶所在航线的全球效率纪录。港口作业高效能持续释放,这得益于刚完成全国产替代更新升级的管 控系统。

  作为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已达到世界前列,这直接带动港口的高效运行。今年1—4月,天津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达739.5万标箱,同比增长6.2%,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春节期间,一名特殊的“员工”入职中国电信核心机房的巡检队伍——它是一台融合了5G和AI(人工智能)技术的“四足机器人”。四条 “机械腿”搭载云台摄像头,背着传感器,跨门槛、上下楼都不在话下,轻松穿梭在各个机房,将巡检数据实时回传。

  不少老年人面临着“数字鸿沟”。在清华大学人因工程与智能交互研究所研究员刘雪茜看来,这条“鸿沟”并非不可逾越。问题的关键,在于加速数字技术的适老化改造。

  例如,上海市政府在《预算报告》中指出,从财政运行面临的宏观形势看,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受俄乌冲突和世纪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出现逆全球化,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对财政收入传导效应逐渐加大,给财政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压力。河南也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且税收收入增长存在挑战,预计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不会降低,将带来财政收入减收。

  业内观点指出,智能家居出货量与房地产、家装市场关系密切,具体来说,新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进程加速,购房需求旺盛,则智能家居出货顺畅;相反,一线大城市由于新房增量有限,智能家居出货也相对萎靡。

  受新冠疫情冲击、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过去一年不少计划开工的新能源项目陷入阻滞,全国风电装机大幅下滑,光伏装机也不及预期。2023年伊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新能源开工热潮。根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9亿千瓦左右。从2022年招标情况看,今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有望重拾高增长;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攀上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平均气温10.51℃,较常年偏高0.62℃,除冬季气温略偏低外,春夏秋三季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汛期雨季进程总体较常年偏早,但雨量强弱差异大。六大区域中,东北、华南、华北降水量偏多,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降水量偏少;七大江河流域中,除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降水量偏少外,其他流域降水量均偏多。

崔振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