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碧水绕古城 西安持续推进渭河综合治理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21 00:04:05

  中新网西安6月20日电(李一璠 阿琳娜)“渭河综合治理工程采取堤路林结合、乔灌草搭配的方法,用格宾石笼护坡,然后覆土、植绿。目前,已全面完成渭河城市段堤南200米景观绿化带建设、堤顶绿化建设等工作,完成绿化面积3.15万亩。”西安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宜军20日介绍。

  当日,记者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西安湖、灞渭桥等地,了解西安市治水工作情况。

  据悉,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干流全长818公里,在陕西境内有512公里,涉及陕西省多个地市。西安湖位于西安城市段渭河南岸,总面积3000亩,生态水面面积1500亩,是该市最大的再生水湖泊。

  西安湖是西安市渭河滩区治理项目之一,于2013年开工,主要利用原有废弃砂坑,因地制宜,聚沙成岛,聚水成湖,形成水域。2016年,为进一步提升绿化效果,启动了西安湖提升改造工程,新建亲水环湖步道、节点广场等基础设施;通过引水管道,每天从草滩污水处理厂为湖区补水2万至7万立方米左右。

  记者在湖区看到,种植有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放流了锦鲫、鲢鱼等鱼种,通过水生态系统构建,让中水在湖区内得到二次净化,最后从西安湖东北角溢流汇入渭河。

  西安湖的建成改善了渭河城市段滩区生态环境,与渭河城市运动公园、芦苇湿地融为一体,构成生态、休闲、观水、看绿的整体功能,也被誉为“化污水为清流,注湖泊而生美景”的水生态修复典范工程。

  来到位于渭河南岸灞河入渭口处的灞渭桥,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座集防汛、交通、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大桥,富含廊亭元素的仿古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游玩。

  临近的灞渭生态滩 区则保留生态原貌,引灞河水入低洼地带,形成水面2400亩。生态滩区具有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修复漫滩的功能,是西安建设“海绵城市”、恢复“八水绕长安”工程的

  曾经砂坑遍布、杂草丛生、湖岸曲折,到如今水域辽阔、候鸟成群、芦苇飘荡,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发挥出了显著的防洪、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如今游览渭河西安段沿岸,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据统计,渭河滩区的鸟类已有上百种,包括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全国性自行车比赛、省市全民健身等活动也落地于此,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

  西安市水务建设与发展中心主任王团伟表示,西安市将立足渭河的“水—滩—城”,塑造生态宜居、古今交融、创新发展的滨河风貌;严格落实渭河保护要求,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路径,促进“生态+文化+资源+数字”全面融合,全面推动渭河西安段高质量发展。(完)

  1月25日,克而瑞在发布的报告中提到,考虑到房企资金压力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再加上购房需求透支,接下来“保交付”将是多数企业的主要工作,多数城市主要围绕“稳需求”发力。

  一年来,中俄经贸合作逆势前行。双边贸易额增长29.3%,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能源、核能、航空、航天、基建等领域战略性大项目稳步推进,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实现通车、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铺轨贯通。两国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6/61/13536958219023098581.jpg" alt="" />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云南瑞丽1月26日电 (陈泓辰 姜博怀)“我和妻子是跨国婚姻,三年了,终于能来到中国跟妻子孩子团聚,内心非常激动!”25日18时许,缅甸籍华侨丹吞温通过中缅边境瑞丽口岸顺利进入中国。他是该口岸时隔1030天后迎来的第一名入境旅客。

  文化相伴过大年,春节假期,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这里一睹3000年前古蜀文物的风采,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短短30分钟浓缩了上海的城市精华。

林建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