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中国星巴克”?新茶饮市场硝烟四起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05 12:53:08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水芙蓉

  “霸王茶姬今年将全面超越星巴克中国区。”

  近日,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预计公司今年商品交易总额(GMV)超200亿元。

  星巴克中国区2023年财年营收3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8亿元;另据媒体消息,霸王茶姬2023年营收超40亿元。

  无论挑战成功与否,中国新茶饮公司无疑正在追赶并逐渐比肩国际品牌。

  《2023—2024中国茶饮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达1933亿元,同比增加15.7%;预计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逼近2500亿元。千亿赛道机遇不断,新茶饮加盟生意火热,门店数量激增,新茶饮公司们从早期的野蛮扩张走向规模化和资本化。2023年,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四家企业先后赴港IPO;目前,茶百道已于 今年4月成功上市,成为继奈雪的茶后的“新茶饮第二股”

  头部企业走进资本市场,将有继续降低加盟门槛的资金能力,独立茶饮店生存空间承压。2023年,部分品牌开始大规模闭店,逐渐退出市场;未来,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茶饮品牌将陆续被市场淘汰,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门店分布、盈利能力、闭店率等指标对5家披露招股书或财报的新茶饮公司进行业绩盘点,试图还原新茶饮江湖的竞争格局。

  蜜雪冰城:月入17亿不靠卖奶茶

  窄门餐饮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蜜雪冰城国内门店已接近3万家,是规模最大的新茶饮品牌;随后依次是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分别拥有约9410家、8580家、8470家门店,3家企业冲刺“万店规模”,而奈雪的茶门店总数为1874家。

  造成规模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各公司的扩张方式有所不同,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和沪上阿姨四家公司规模增长靠加盟,99%以上门店为加盟店;奈雪的茶则以直营模式为主,绝大多数门店是公司靠真金白银开出的直营店,直至去年7月才放开加盟。

  结合财报和招股书来看,公司业绩与门店规模呈正相关。

  受递交招股书时间影响,还未上市的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3家公司披露的业绩数据均截至2023年9月底。

  去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靠全球36000多家门店(含海外门店),实现营收153.93亿元,净利润24.53亿元。以此计算,蜜雪冰城去年前9个月月均营收17.1亿元,月均净利润超2.7亿元。

  报告期内,古茗营收55.71亿元,净利润10.02亿元;沪上阿姨营收25.35亿元,净利润3.24亿元。

  两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是2023年全年业绩数据,茶百道去年营收57.04亿元,净利润11.51亿元;奈雪的茶实现营收51.64亿元,净利润0.13亿元。

  营收规模相当的茶百道与奈雪的茶,净利润却相差约88倍,主要也受扩张模式影响。

  茶百道2024年4月更新的招股书披露了营收结构,公司约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销售乳制品、茶叶、水果等制作茶饮的材料、配料,包装材料和门店设备;约4%营收是加盟费以及特许权使用费、开业前培训服务费。也就是说,茶百道99%营收来自加盟商,而直营店直接卖奶茶获得的收入仅占公司营收的1%。

  不止茶百道,以加盟模式为主的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的营收结构也是如此,他们卖的不是奶茶,而是以加盟商为大客户,出售制作奶茶的原材料。因此,加盟商越多,“蜜雪冰城们”的供应链成本越低。

  真正想“赚一杯奶茶钱”的只有奈雪的茶。财报显示,奈雪的茶超九成营收来源于直营门店(包括出售现制茶饮、烘焙产品等)。直营模式下每家门店的租金、人力、水电成本和亏损风险均由公司直接承担,而加盟模式可将这些压力转嫁给加盟商,低成本获得规模优势。

  从盈利指标来看,加盟或许才是更赚钱的生意。

  蜜雪冰城、古茗和沪上阿姨去年前9个月净利率均高于12%,茶百道去年净利率甚至超过20%,而奈雪的茶仅0.25%。

  奈雪的茶上市近三年持续亏损,直至去年才实现了全年业绩扭亏为盈,但相较于对手们,其盈利似乎来得太晚了。2023年财报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3月28日),奈雪的茶股价较上日大跌12.79%,上市不到三年时间,公司市值缩水近250亿港元。自去年7月放开加盟至今年3月,奈雪约200家加盟店已开业。

  茶百道:闭店率连年增长

  加盟商帮助新茶饮企业低成本扩张,投资风险和准入门槛较低的茶饮加盟生意,到底加入哪个品牌风险更低?招股书中的门店关闭率(报告期内关掉的门店数量/期初门店总数)是个值得参考的指标。

  《国际金融报》记者据招股书整理统计,2023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共关闭加盟店856家,期初加盟店总数为28929家,闭店率为2.96%,在四家茶饮公司中表现最好,意味着加盟蜜雪冰城的风险相对其他品牌而言更小。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去年闭店率分别为3.97%、3.46%、5.68%(沪上阿姨数据为去年前9个月)。

  若将时间线拉长至最近三年(2021年—2023年),可以看到四家茶饮品牌的闭店率变动。

  蜜雪冰城最近三年闭店率分别为4.61%、3.49%、2.96%(去年前9个月),逐年下降;古茗分别为5.01%、6.01%、3.97%,波动下降。

  茶百道近三年闭店率分别为0.58%、1.5%、3.46%,平均闭店率仅1.85%,是四家公司中最低的,但也是唯一一家闭店率逐年上涨的;沪上阿姨2021年和2022年闭店率为10.6%、10.59%,但在去年前9个月下降至5.68%,意味着公司品牌竞争力和运营能力有显著提升。

  整体来看,茶饮店的门店规模越大,闭店率越小,门店规模最大的蜜雪冰城,加盟风险相对更低。《2023—2024中国茶饮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茶饮是餐饮行业中连锁化率最高的一个品类。2023年,中国茶饮行业连锁化率高达49.1%,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51.6%,届时独立茶饮店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卷”完县城“卷”海外

  去年,许多茶饮品牌将加盟门槛进一步放低,加盟店都开去了哪里?

  从招股书披露的城市分布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是新茶饮们普遍的主阵地。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茶百道四家公司最大的市场皆位于此,他们在低线城市的门店占比分别为56.9%、49%、49%、41.6%,尤其是客单价较低的蜜雪冰城在小城市遍地开花。

  定位较高的奈雪的茶则在大城市生根发芽。截至去年底,奈雪的茶共有1574家直营门店,其中新一线城市552家,占比35.1%;一线城市542家,占比34.4%。由此来看,奈雪约70%的门店分布于新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其他城市直营门店共152家,占比约9.6%。此外,其还有81家加盟门店。

  高端品牌下沉是重要趋势。下沉市场是一片丰沃的土壤,连星巴克中国区CEO王静瑛都曾表示,县城新店盈利能力优于一线城市,今年将加快开设低线市场门店。今年2月,奈雪的茶放低了加盟门槛,宣布除了北上广深及武汉、西安、南京、西藏外,其他城市全部开放加盟,并将逐渐下沉到县域市场。

  新一线城市也是新茶饮们必争之地。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和茶百道三个品牌的第二大市场都是新一线城市,门店比例分别为20.9%、22.6%、26.9%,而新一线城市正是奈雪的茶最核心的市场。

  奈雪的茶向下,“蜜雪冰城们”向上,正面“争夺”消费者已在所难免,而产品端的竞争或早就开始。

  奈雪的茶此前宣布从2022年3月开始每月上新一款19元以内的鲜果茶,直至2023年,奈雪的茶单个订单平均销售额已从上年的34.3元下降至29.6元。目前,奈雪点单小程序内约四分之三的产品价格在十几元,意味着从产品价位来看,这几家新茶饮公司已无绝对的高端可言。

  “卷”完县城“卷”海外,出海已成为新茶饮的共识,除了古茗,其余四家公司均在财报或招股书中明确提到出海规划。

  蜜雪冰城的出海故事早在2018年就开始书写,目前已在海外11个国家开设约4000家门店,成为东南亚市场门店规模最大的茶饮品牌。茶百道已落地韩国,并将今年看作是“出海元年”,后续将进入泰国和东南亚市场;霸王茶姬、沪上阿姨都选择进军马来西亚。

  值得一提的是,新茶饮出海是个有利可图的生意。不同于在国内大打“价格战”,茶饮产品海外定价可根据当地消费情况有所调整,售价普遍比国内市场要高,诸多品牌也不满足于仅出海一杯奶茶,进而把海外加盟和建立全球供应链作为公司重要规划。

责任编辑:许艾伦

  几位有抗原现货的个人卖家均表示自己手里都握着不止一家厂商的货源,“每天能到货2-3万份,具体数量和厂家不一定”。问道是否有售卖资质的问题时,几位卖家均不再回复。

  这次化疗已经拖了一周。当天早上王可可打了北京数十家医院的电话,询问住院条件、是否能为肿瘤病人办理住院、是否有对应的化疗药物等。

  在周四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采访时,法雷尔表示,他希望访问中国,与中方通过协商而非仲裁解决贸易问题。他说,如果中国取消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制裁措施,澳愿意考虑撤销向WTO就中国实施经贸制裁提出的诉讼。法雷尔明确表示,愿意与中方“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见面,“时间会证明双方最终如何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称,澳政府正在“本着诚意”与中国进行谈判,“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消除其中的任何障碍,这符合澳国家利益”。澳反对党自由党领袖彼得·达顿也表示,为了解决贸易争端,重新开启对话是一件好事。

  “现在连针插不进去,水都泼不进去,那床位都到极限了。只能等着,一个转走,一个再进。”秦宇红说,有的病情平稳后,就先转到其他病房,还有一些病情稳定的,原则上尚未达到出院标准的,但为了让更危重的病人及时住进来,现在可以先回家。

  12月18日,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12月19日,在医生的争取下,爷爷有了一张床位。但由于基础疾病太多,肺部合并了细菌感染,有一半的肺是几乎丧失了功能,王宁的爷爷转入ICU。

  放开之前,冯晓梅所在的这家二级医院,囤了1至2个月的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新冠口服药)用量,当时已经用完,药房有新的采购计划,但目前该药的供应量有限。医院还增添了不少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指脉氧仪等等的购置,但“不太好买到,缺货,各医院都在要”。

李雅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