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1克棉织500米纱线 中国百年纺企何以引领行业潮流?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3 21:46:05

  中新网无锡6月3日电(记者 唐娟 魏园)太湖之滨,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纺织企业正以智能化改造引领行业潮流。6月2日,中新网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采访团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现在所在的车间,量产的就 是世界上最细的纱线,它能细到什么程度?1克棉花能织出500米的纱线,这就是300s特高支纯棉纱线。”在无锡一棉的生产车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赟向记者介绍着棉纺行业的“奢侈品”。

  在运转的纺织车间,一排排机器前只能看到几个工人,实在让偌大的车间显得有点冷清。蔡赟说:“几十万个传感器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生产线网络,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机组用电信息等生产数据都能在终端大屏上一目了然,每万锭用工10人以内,已经不是一句空话,它代表着中国纺织行业最领先的技术水平。”

  无锡一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它见证了无锡乃至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无锡一棉同样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然而,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一棉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纺织到现代化智能制造的华丽转型。

  智能化改造是无锡一棉转型升级的关键,这为企业带来了切实的效益:生产效率提升了15%、运行成本则降低了11%、劳动强度降低30%。同时,无锡一棉的转型还赢得了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标杆工厂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等多项荣誉。

  以技术革新为核心,无锡一棉不仅为全球纺织行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300s特高支纯棉纱线在这里实现量产;100s以上特高支纯棉纱线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国际众多知名成衣品牌纷纷选用无锡一棉的面料;其输出技术在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国家工业园投建的纺织工厂更是国际合作的典范。

  无锡一棉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这家百年工厂以其不断创新的精神,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完)

  1975年夏天,大儿子张建国高中毕业,恩施县城有国企招工,张建国符合要求。可是,张富清二话没说给儿子打包了行李,要他去条件最艰苦的杂货溪林场当伐木工,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

  “公司目前布洛芬原料仍有缺口,主要是因为随着各制剂工厂的扩产,原料生产厂家目前的产能跟不上市场的需求”,生产布洛芬颗粒的药企康恩贝(600572.SH)相关人士近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江苏省南通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 俞灏:过去我们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只局限在养老机构的围墙之内,我们打破养老机构的围墙界限,把养老机构里专业的人员、专业的技术延伸到社区。

  这几天,九洲大药房公司很多员工“阳”了,在岗员工人数不断减少。这种情况下,她统筹调配,保证采购团队规模不减,与全国各地的供应商不断对接,为的就是将更多药品采购到杭州保障供应。

  “感染后,为什么咽口水像吞刀片?”这是不少人深切的体会。据极目新闻,北京地坛医院急诊主任王凌航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解释称,这种情况主要是声门和声带周围的黏膜发生了充血水肿,一般病程3-5天时表现明显。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急性期结束,病毒被清除,炎症减轻,水肿消失、改善,嗓音可以恢复。

  “公司目前布洛芬原料仍有缺口,主要是因为随着各制剂工厂的扩产,原料生产厂家目前的产能跟不上市场的需求”,生产布洛芬颗粒的药企康恩贝(600572.SH)相关人士近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刘华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