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观澜|数据折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底色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26 05:19:50

  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近1/4的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有一片通江达海的热土,这就是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5年来取得的成绩,指出“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

  如何理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高质量“底色”?数字之中有乾坤。

  打造强劲增长极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4%左右,呈稳定发展态势。GDP过万亿元的城市从6个提升到8个,约占全国万亿城市总数的1/3。

  2022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在36%左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国比重38%,主要机场货邮吞吐量约占全国比重35%,世界级的港口群、机场群加快构建。

  培育发展新动能

  5年来,长三角地区不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助推全国高质量发展。

  到2022年底,这里集聚1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比重近30%;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超9000亿元,占全国比重近30%;同时,还拥有全国近1/3的有效专利和1/4的有效商标。

  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从生物医药到新能源汽车,长三角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企业的总营收占全国半壁江山,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1/3。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60万辆,在全国同期产量中占比超四成。

  拓宽生态优势

  因水而兴、与水共融,生态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底蕴。

  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下降26.2%。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9.4%,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

  天更蓝、水更清的背后,有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贡献。联合河(湖)长制、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创新皆发源于长三角,为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复制、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自发亲近,到国家战略引导的相向而行,长三角地区“打破行政边界”,越来越多居民感到“不是一个地方,胜似一个地方”。

  基础设施“一张网”:长三角地区高铁里程超6700公里,陆域所有地级市都有动车通达。

  民生服务“一卡通”:轨道交通“一码通行”已实现长三角10个城市扫码便捷通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已覆盖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1.5万余家医疗机构。

  包括“新生儿入户”“开具户籍证明”“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在内,长三角地区已有152项服务可以跨省通办,全程网办超680万件。

  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赋 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重的任务、更高的使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展望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正加速写就。

  记者:何欣荣、胡洁菲、陈炜伟

  视觉 | 编辑:包昱涵、胡戈

  新华社国内部、上海分社联合出品

  阿森纳在本赛季一路突飞猛进,风光无限,在转会市场上也一改往日的颓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财力上拼不过切尔西错失穆德里克后,“枪手”瞄准本来要加盟热刺的特罗萨德,以2600万英镑的捡漏价签来了一名来之能战的实力派边锋。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5名“90”后,坚守在全国海拔最高的铁路工区扎加藏布信号工区,担负唐古拉南、扎加藏布、雪查玛3个平均海拔4800多米的“云端小站”36架信号机、14组道岔、30个轨道电路等信号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工作。

  胡祥雨介绍,自己每天会收到上百条手机求助信息和快递材料。今年以来,“胡祥雨工作室”通过DNA盲比、新技术筛查、人像比对、侦查摸排等工作,已经找到历年失踪被拐人员13名。

  “早几年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汽车,续航里程400公里就不错了。比亚迪通过结构创新,使得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里程达到了500公里,随着电化学体系的升级,可以做到600公里,覆盖了最主销的500公里左右的市场。”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向记者表示,解决了能量密度问题之后,磷酸铁锂成本优势再次凸显。

  事实上,外界对衰退的担忧并未消失。在房地产和制造业受到冲击后,消费需求疲弱从零售销售数据中得到进一步显现。美国零售销售月率连续第二个月回落。据美国零售联合会(NRF)统计发现,涵盖感恩节、圣诞节、新年的美国假日销售逊色于行业预期,高通胀和利率上升让消费者捉襟见肘。作为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消费端的波动可能意味着经济拐点正在临近。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近日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松下正加大在中国的投资,2022-2024年的3年内将投入超过500亿日元,新建或扩建10座以上家电及空调设备工厂。另一家日本企业大金也准备在广东惠州新建空调工厂,计划2024年10月投产。

赵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