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或让媒体陷入信任危机?报告:消费者对AI创建的新闻内容持疑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7 13:39:14

财联社6月17日讯(编辑 周子意)在人工智能(AI)新趋势下,新闻媒体行业在提高收入和维持业务方面正面临着阻碍。

如今,全球的新闻媒体不仅要面对流量被分走的挑战,比如谷歌、OpenAI等科技公司正开发出能够提供信息摘要的人工智能工具,从新闻网站吸引走流量;此外,还有多数消费者对新闻媒体使用AI所创建的新闻内容持怀疑态度。

路透新闻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周一(6月17日)发布的年度《数字新闻报告》中指出,全球消费者对在新闻制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担忧正在加剧,人们担忧会有虚假信息的产生,尤其是对政治等方面的敏感话题。

该研究所发布的这份报告基于对47个国家近10万人的调查,平均每个国家的受访者为2000人。

调查显示,52%的美国受访者和63%的英国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对主要由人工智能制作的新闻感到不舒适,受访者更愿意新闻媒体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记者的工作效率。

有59%的受访者对网络虚假新闻内容表示担忧,这一比例较去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南非和美国的这一比例更高,分别为81%和72%,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国家今年都将举行大选,因此在政治问题上格外关注。

路透新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数字新闻报道》的主要作者Nic Newman称,“人们的怀疑程度令人惊讶。人们普遍担心内容的可靠性和信任度会受到影响。”

此外,新闻机构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受众普遍不太愿意为新闻订阅付费。20个国家中只有1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为在线新闻付费,这一数字在过去三年中没有任何增长。并且相当大比例的新闻订阅者也可能因为试用或促销而选择订阅,46%的订阅者支付的费用低于其订阅的全价。

转向替代方案

在目前的困境下,媒体行业或许能够在新闻的传播途径方面下手来扭转困局。报告发现,在向TikTok等热门在线平台的用户传递新闻方面,新闻网红的作用比主流媒体机构更大。

在对5600多名自称使用TikTok看新闻的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7%的人表示他们主要关注新闻网红的个人性格,而34%的人表示他们主要关注记者或新闻媒体品牌。

Newm an指出,“调查结果表明,新闻媒体需要与受众建立直接关系,同时也要战略性地利用这些平台与难以接触的人群(比如年轻受众)建立联系。我们看到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在平台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

  不同于天和节点舱,问天气闸舱的出舱口被设计成了面向空间站的“下方”,航天员从问天气闸舱出舱像是从上往下“钻”,出舱后看到的景象也会大有不同,之前节点舱出舱看到的先是星空,这次先看到的是地球的景象。

  一位地方疾控中心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这种摇摆和反复背后,反映出地方核酸检测供需间的错位,很多单位或公共场所在进入时仍要求查验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也即需求仍在,但核酸点部分裁撤后,供给减少。

  全省新增出院484例(境外输入8例),目前在院8418例(境外输入196例);新增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592例(境外输入16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55143例(境外输入196例)。

  印尼把本届G20的主题定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并将全球卫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作为三大优先议题。无论主题还是优先议题,都紧扣G20的初衷和使命,围绕当下世界面临的几个最严峻共同挑战展开,提出建设性的讨论方向,体现出了主席国的良苦用心。这几个话题,值得与会各国领导人深入探讨和沟通的内容太多了。而且峰会只有两天,时间很有限,任何对主题的偏离表达都是一种浪费,我们只能对这类言行送上嘘声。

  “廉政研究的发展节奏与各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变化具有高度的同步性。”据2021年任建明作为共同作者发表的论文《廉政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以国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调查对象》,四十多年来,廉政研究的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间断平衡特征,先后形成了几次高潮,存在“潮汐”现象。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曾刚:个人养老金账户现在才刚刚开始积累,目前上限是1.2万元,每年往里存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也确实是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但缴存的上限也是动态可变的,根据我们的养老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情况,未来我想还有上调的空间,这样也为我们的养老金账户资金积累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目前来看,养老储蓄以及相应的养老理财类产品,其实也是可以用其他账户去购买的,只不过其他账户去购买时,就无法享受养老金账户资金购买时的一些税收优惠。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有养老需求,其实可以做两手准备。一方面逐步把我们自己的养老金账户建立和充实起来,把里面的投资逐步多元化。另一方面,养老金账户以外的银行资金,其实也可以根据养老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配置和投资。

曾俊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