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特写:一根银针道来古与今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23 04:42:24

  中新网衢州6月21日电(张煜欢)手捻一根银针,锁定穴位后,选穴、刺入、捻转……走进衢州市中医医院杨继洲针灸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针灸(杨继洲针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瑛正为一名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静谧的针灸室内,伴随着淡淡的艾香,患者的神情逐渐舒展。

  针灸是中医药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400多年前,三衢(今浙江衢州)出了一位“针圣”杨继洲,他凭借精湛的针灸医技,书写了无数银针救人的故事,更留下一部影响广泛的《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是中国古代对针灸学的一次重要总结,是明代以来中国流传最广的一部针灸学著作,共10卷20余万字,至今已被译成英、日、德、法、拉丁等多种语言,有79种版本,堪称中国古代医学瑰宝。

  2014年,杨继洲针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衢州市中医医院作为传承保护单位,设立杨继洲针灸楼。

  金瑛是杨继洲针灸的第五代传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继洲针灸以《针灸大成》为基,历经六代,操作以下手八法、十二字分次第手法为重。”金瑛说。

  具体来看,下手八法包括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用之得当才能得气,得气者,医生感到针下沉涩而紧,患者有酸、麻、重的感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则包括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实用性强,需要双手配合。

  细条慢缕握在手,一针一孔转乾坤。从历史行至当下,杨继洲针灸也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其实针灸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传统、那么古老。”衢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汪雯是一名“90后”,三年前起师从金瑛。

  她与杨继洲针灸的缘分,早在读书期间就已开启。“我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念书的时候,学习医学史时就读到,明代的杨继洲著有《针灸大成》。因为我也是衢州人,想到这片土地上的先辈有着如此深厚的中医积淀,也促成了我未来的学习方向。”汪雯回忆道。

  纸上学来终觉浅。从纸上再到临床,毕业后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 的汪雯,对于中医与针灸经典有了更深认识。

  “针灸在实践中是非常玄妙的。比如过去我们在书本中学到,针灸的穴位在哪个位置,更多是定位在表面的解剖结构。但在杨继洲针灸的实践中,有一个揣穴的过程,医师必须用手摸到分肉之间的经络缝隙,揣摸穴位局部肌肉血管骨节结构,体会指感,才能确定穴位的准确定位,确定进针方向和深浅。如此进行针灸,效果也会更好。”汪雯说。

  在传承经典中与时俱进,则是这位“90后”对针灸的更新认识。这几年来,看似古老的中医在年轻群体中不断出圈,推拿、针灸的受众面越来越广,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

  “针灸传承至今,与很多现代病种相结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汪雯说,“如今不少年轻人压力较大,针灸在治疗睡眠障碍、颈肩腰腿痛方面都有不错的疗效。还有亚健康调理,针灸美容、减肥等等,很受大家的欢迎。”

  与时代呼应,针灸科也愈发具有科技感。如今,衢州市中医医院的针灸科还拥有不少现代医学技术仪器,如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多功能损伤治疗仪、微波治疗仪、智能温热电动间隙牵引等,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选择。

  眼下,这根银针正走向更广阔舞台。

  金瑛介绍,此前日本NHK电视台为拍摄中国针灸的纪录片,专程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采访并体验杨继洲针灸。

  去年,在2023暑期杨继洲针灸国际夏令营上,来自全球的40余位学员来到医院,共享针灸非遗文化盛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阿雅恩说,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她对这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具体的认识,特别是亲自体验扎针后,愈发领悟到针灸的魅力。

  近年来,这根银针不断从“针圣”故里出发,走向世界。衢州以打造中国针灸城为引领,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开展战略合作,成立杨继洲针灸专科联盟,连续3届举办世界针灸康养大会,建成杨继洲针灸文化特色街区,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点亮又一程。

  400多年前,杨继洲潜心于医,完成医学巨著《针灸大成》。400多年后,在一代代的传承接力下,这根小银针在推陈出新中不断走红,也诉说着历史文化经典的新篇章。(完)

  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和上市公司公告发现,新规实施一年来,共有10家A股上市公司GDR在欧洲发行上市,募资总额近39亿美元。同时,还有42家上市公司正在加快推进赴欧洲上市计划。

  10日下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云南省监察委员会消息,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俞进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ChatGPT这样的语言交互类产品,是否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午餐是蒙餐。这种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由游牧民族创造的独具魅力和文化内涵的菜系,是台胞青年们这次爱上内蒙古的理由之一。

  开学第一天,对孩子们来说,是新学期报到日,交作业、领新书。而对家长们来说,则是一学期一度的包书皮日,要挑灯夜战。

  通过搜索这几天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发现,相较于当初对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的连篇累牍,它们这次显得分外安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等都没有进行报道。路透社虽然提及赫什的爆料,但没有关注爆料本身,而是转移目标称赫什做的调查引起过“争议”。人们想问:既然西方媒体这么关心北溪事件,为何对这么大的猛料视而不见?它们标榜的专业主义和客观独立在哪里?又是谁在操控它们选择性地保持沉默?

彭君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