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A股打新生态巨变,平均涨幅近200%!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16 04:04:26

  A股打新生态在悄然生变。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较多,一方面新股发行量明显少了,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监管层在从严监管高定价超募现象。”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数据显示,龙年新股的平均定价市盈率约为22倍,同比腰斩。

  新股0破发

  今年2月9日是农历除夕,随后正式进入龙年。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15日,龙年以来一共有22只新股上市,无一例破发,上市首日收盘涨幅最小的也超过60%。

  也就是说,龙年以来,参与打新的投资者,只要能够中签,就一定会赚钱。这表明A股的打新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变,此前两年新股破发的现象比较明显。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数据发现,2020年新股破发概率是5.03%,2021年是4.2%。2022年新股破发概率28.27%,接近三分之一。当时的投资者打新有“中签如接飞刀”的说法,打新一度吓退了不少投资者。

  到2023年,新股破发概率有所下降,但也仍在高位。数据显示,2023年有313只新股上市,破发52只,破发概率16.61%。再到今年龙年,新股无一破发。打新生态一直在变化。

  此外,从所有新股的平均涨幅来看,这一数据也在回升。龙年的22只新股首日收盘平均涨幅达186.78%,也就是平均涨幅接近2倍。2023年新股平均涨幅66.45%,2022年的数据是30.53%,2021年是157.06%,2020年是113.29%。

  定价市盈率腰斩

  与此对比,2023年全年新股的平均市盈率是43.2,2022年是51.7。可以说,龙年新股定价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腰斩。

  除了定价市盈率的变化之外,新股大幅超募的现象也已经难觅踪迹。龙年22只新股,有17只出现了募资不足的情况,超募最多的一只新股是超募了0.07亿元。22只新股,实际募资额比预计募资额少了60亿元。

  2023年的313只新股,平均每只超募1.98亿元,一共超募618亿元。2022年424只新股,平均每只超募2.62亿元,一共超募1110亿元。

  “此前一些超募比较严重的新股,一般都是定价比较高的,现在新股定价下来了,超募现象自然就少了”,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从严监管高定价超募

  龙年以来,监管持续加强对新股的一系列监管措施。

  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表示,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定价制度、定价机制,通过各参与方有序地、公平地、充分地参与博弈,更好地发现价格,更好地配置资源。

  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强调,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强化新股发行询价定价配售各环节监管,从严监管高定价超募,提升中小投资者获得感。

  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称“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强化新股发行询价定价配售各环节监管,整治高价超募、抱团压价等市场乱象”。

  交易所也在行动。3月22日,上交所针对2家机构存在的询价违规问题予以监管警示。相关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上述2家机构均存在内部研究报告撰写不规范,未体现出在充 分研究基础上理性报价,以及询价流程不规范、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失等问题。深交所在2024年第2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称,2024年2月,深交所对2家创业板首发项目承销商采取出具《问询函》的工作措施,问询发行定价过程及审慎合理性。

  责编:杨喻程

  校对:陶谦

  百万用户都在看

  刚刚!又崩了!突发!恒大前总裁,“割肉”卖房!

  美国突发!风险升级!

  普京,重磅发声!

  9倍大牛股,突遭空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责任编辑:凌辰

  对于纺织、家居等行业,得益于12月中下旬在迪拜举行的2022年中国(阿联酋)国际贸易博览会,中东地区也成了此次包机出海的热门目的地。据桐乡市商务局外经科科长张向亮介绍,中东市场正在成为桐乡外贸的新蓝海,从统计数据来看,桐乡对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速度加快,比重也在快速扩大。因此,能够辐射中东和非洲的迪拜,是商家必争之地。

  报道称,地雷具有造成不特定人员伤亡的特性,在国际上早被视为高度不道德武器,1997年100多个国家签署加入反地雷的渥太华公约。而火山布雷系统是冷战时代产物,在渥太华公约之后,该系统曾被封存20年,直到2017年,为了对抗俄罗斯,美军才重新启用该系统。

  进入2023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海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海南省三亚市监委对江门海关原副巡视员王洪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总体来看,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缓慢的,不必过于恐慌,但一定要及早规划、积极应对。其他国家的经验已表明,人口负增长一旦出现,人口总量持续减少的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面对未来中国人口负增长这一无法避免的趋势,需要积极筹谋,转“危”为“机”:

  对此,江苏省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曹俊向界面新闻介绍,疟疾作为传染病,发生输入性、聚集性疫情后在我国依然存在进一步传播的风险。“也有不少人担心,疟疾与新冠会不会合并感染,万一合并感染会不会加重症状。实际上合并感染的情况非常少,也没有证据支持合并感染后会加重症状。目前的重点仍是防止疟疾的境外输入。”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发现,2020年以来,九次方陆续撤出多家曾经参与投资的“大数据公司”,如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德阳智城大数据产业有限公司等,其中多数公司的股权已完全由国资控制。

林明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