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养老服务筑牢法治之基

来源: 舜网
2024-06-03 23:51:53

  为养老服务筑牢法治之基(人民时评)

  更好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强化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让每一位老年人老有所养,既是家事,也是国事。近年来,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 化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多地积极展开养老服务专门立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省区市针对养老服务出台法规,就人才培养、设施建设、服务内容、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绘制“路线图”,划出“硬杠杠”。

  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行进到哪里,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在哪里,立法工作就应跟进到哪里。针对服务机构用地难,《江西省养老服务条例》明确将具备条件的闲置办公用房、厂房等改造建设为养老服务设施;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相对滞后,《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提出建立城市与农村养老服务对口支援和合作机制;针对养老护理人才缺口,《海南省养老服务条例》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和管理相关专业或者课程……相关立法聚焦养老服务发展瓶颈,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受到群众好评。由此可见,养老立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不断增强立法实效。

  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坚持法治为民的重要体现。让银发族安享晚年,需要发展多样化养老服务。从明确老年人住院治疗期间子女享受陪护假,到支持开展社区邻里服务等互助性养老服务,再到探索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各地将实践探索融入本地法规制度,搭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将适合的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着眼养老服务全方位各环节,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就能更加健全高效。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截至去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亿。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增大的养老压力。而养老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法治护航。一方面,要通过立法为养老服务设定标准,为从业者提供法治支持,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另一方面,要划定底线红线,明确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让养老服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加快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才能为老年人营造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

  “知道了妈,我正和外国室友一起包饺子呢,猪肉大葱馅的,可香啦!”

  一是世界经济走弱波及非洲。非洲在2021年实现了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但这一复苏势头被2022年动荡的国际局势打断,2023年的经济增长也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据IMF预测,经济结构更加多元的非洲国家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小,这些国家2022年经济增长达到4.6%,将在2023年展现出更多活力和韧性。同时,非洲石油出口国在2022年的经济增速仅为3.3%,其他资源密集型的国家经济增速仅为3.1%。尽管资源密集型国家面临不小挑战,但由于欧美国家急于寻找俄罗斯资源的替代品,非洲矿产资源受到更大关注,其出口价格预计仍将保持高位,将为经济带来利好。

  伴随着近十年来的诸多重大变革和重大成就,不光世界看待中国的眼光在发生变化,中国看待自己的眼光也在发生变化。当然,如何理解这种变化,人言人殊,其中当然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部分。如何处理纷至沓来的信息,怎样认识、判断、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这成了一些诗人思考的问题。相对应的,有人提出所谓大国写作的命题,并将答案寄托在长诗上。也有人对长诗、大诗写作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要避免落入某种俗套。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姑且概括为“旅外经验”诗歌,堪称代表的比如《槟榔屿》和《下南洋》。正如作品的题目所提示的,这些作品写的都是诗人在国外的所见所感,而且两部作品都有不小的体量。这些作品中,诗人们的心态值得重视,它同20世纪50年代初艾青出访苏联、写《宝石的红星》的那种心态不同,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人在纽约”大开眼界、大受冲击的心态也不一样。他们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不卑不亢的友善、亲切,这当然和近十年来中国自身实力的提升紧密相关。其次,作品还体现出诗人们对异国文明的共情心和同理心。就像有诗人谈到的:“我切实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我们该如何定位自身,该用何种眼光看待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怎样的未来。”这对于思考何为大国写作是有启发的。所谓的宇宙意识、千古意识不能只照亮吾国吾民,还应上升到命运共同体意识上来。

  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

  四是非洲公共债务可持续性受到威胁。非洲国家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应对当前风险的财政空间极其有限,不得不在推动复苏和降低通胀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IMF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已达60%。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非洲国家的国际融资成本也大幅上升,部分国家不得不向私营部门大规模举债,这增加了债务成本和债务展期的风险。该地区的35个低收入国家中,已有19个国家处于债务困境或高风险状况中。

  我脚下的皮鞋已经被湿气打湿,走得深一脚、浅一脚,像一个步履不稳的醉汉。老黄回头望着我笑说:“这路走得少吧?”

陈裕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