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汉学家丨石静远:AI时代,汉字如何延续古今辉煌?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14 05:05:03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电 题:AI时代,汉字如何延续古今辉煌?

  ——专访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石静远

  作者 杨雅惠

  汉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汉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Kingdom of Characters: The Language Revolution That Made China Modern)作者石静远(Jing Tsu)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了汉字发展和革新故事,解析汉字流传至今的因由。

  汉字革新的故事鲜为人知

  汉字延续数千年,其独特魅力一直令西方世界着迷。汉字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汉字如何在西方字母语言主导的技术世界中生存的故事,一直鲜为人知。石静远的著作《汉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从西方学者的视角讲述这个陌生的故事。

  所有关键的现代通信技术——从电报、打字机到计算机——都是为字母语言设计的,对汉字的发展构成巨大挑战。然而,一群先驱帮助汉字突破了技术瓶颈,让汉字继续蓬勃发展。可以说,汉字现代化的历史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历史,更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隐秘历史。

  石静远举例,汉字电码本的革新与一位中国人息息相关,却被西方世界忽略。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迫切希望通过中国市场在电报业获得优势。一位名叫张德彝的中国官员在此时改进了汉字电码本,令电码索引更加合理,包含的字也更多。然而西方甚至连张德彝的名字都搞错了。张德彝原名张德明,字在初,在他发明的电码本上署了自己的原名和字——“德明在初”。一些西方历史学家因此误以为他的名字叫“德明在”,导致张德彝这样重要的发明者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内湮没无闻。

  另外一个例子是,很少有人知道汉化计算机的诞生也与中国人息息相关。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塞缪尔·考德威尔(Samuel Caldwell)被认为是汉化计算机的先驱,但实际上,如果没有中国研究生李凡的帮助,汉化计算机根本无从谈起,因为考德威尔一个汉字都不认识。李凡后来也在东西方科技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遗憾的是,他的作用也常常被忽视。

  汉字流传是中国人努力的结果

  语言文字得以流传的契机是不断简化。汉字对大多数非母语用户来说学习困难,但在电脑上打出汉字却十分容易,汉字输入法有多达十几种。在人工智能、大型语言建模和ChatGPT时代,汉字是一种具有强大数字影响力的全球主要文字。

  石静远认为,正是中国人非凡的智慧和韧性让汉字得以发扬光大。中国人学会了如何像分解单词的字母一样分解汉字的字符,然后将各个部分重新组装在一起。中国科学家和语言改革者改变了对汉字的旧思维习惯,并将字母表的优势融入了汉字的书写系统,利用字母的力量为汉字服务。

  在早期的交往中,外国人对汉字十分陌生,这给中国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而几个世纪以来,外国人对汉语认知的变化,也映射出他们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在17世纪,欧洲人进行了一场净化语言使用的运动,使其更方便同上帝交流,汉语则被欧洲人视为失落的“上帝母语”。18世纪,英、法、德、葡、荷等国家相互竞争殖民地的影响力,“破译”中文成为一场运动。那是西方人觉得汉字最“浪漫”的时候,他们崇拜汉字,并创造了关于它的起源和重要性的幻想。

  而偏见则在19世纪尤为明显。当时的理论认为,强者剥削弱者具有正当性。因此,汉字的地位突然直线下降,被认为是落后的、原始的和过时的。

  “手机打字虽方便,但更喜欢看父母写书法”

  “与前几个世纪的情况一样,当前世界对汉字和汉语的兴趣反映出当代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石静远在谈及汉字吸引力时说,“对汉语的兴趣反映出人们对中国未来的预期。汉字之所以有吸引力,有时甚至会被西方人认为很酷,这是中国人努力的结果。”

  石静远认为,汉字的推广增强了现代全球通信技术(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能力,促进中国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如果不能在数字时代使用中文,许多东西都不可能实现。

  今天汉字更多的是通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呈现,但石静远仍然怀念父母的手写体。石静远在9岁时移民美国,父母都来自中国。她回忆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看父母写字,因为他们的书法风格截然不同。我父亲每一笔都写得缓慢而收放自如,充满了深层表现力。相比之下,我母亲的书法自由而艺术,每一笔都以无忧无虑的方式挥毫,而且总是写得很快——就像她的个性一样。”

  虽然语言学习和脚本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的影响,但石静远认为语言的独特之处和人们身份的独特之处一样无法被磨灭。自19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在试图存续汉字,使其与并非为其设计的技术兼容,以实现全球化和现代化。他们的目标是,帮助汉字在不失去其作为中国最重要文化遗产的情况下,获得现代特征。“多亏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独创精神,最终他们成功了。所以我并不担心汉字书写的未来。”

  石静远说,汉字革命是20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革命,至今仍未结束。“我期待看到的是汉字如何创造自己的优势,并利用未来的技术凸显自己的特色。我希望ChatGPT和大型语言建模之后,无论发生什么,都能找到一种方法来保存和重新连接汉字的人文体验。毕竟,这是它在现代得以存续的主要原因——拥有热爱这种语言并尽全力确保它能传播给后代及中国以外世界的一群人。”(完)

  受访者简介:

  石静远(Jing Tsu),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研究兴趣涵盖离散与华语语系研究、区域研究、比较文学和中国科技史。著有《汉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Kingdom of Characters: The Language Revolution That Made China Mod

  中方这一严正表态可以说是有理有利有节,但反常的是,韩国外交部一改之前的态度,于20日夜,由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张浩镇出面,“召见”了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以“批评韩国元首是外交失礼”为由表示抗议,甚至强调,“中方应努力避免因此次事件对两国关系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当今年沙尘暴袭击北京时,27岁的北京人刘松说,“久违了!”在他的印象里,大规模的沙尘天气已很多年没有再出现过。他形容,有一种“死去的记忆开始袭击我”的感觉。

  与此同时,据新加坡《海峡时报》22日报道,美菲宣布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于5月1日访问美国。白宫发言人当地时间21日称,在访问期间,双方将“讨论捍卫国际法和促进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拜登总统将重申美国对菲律宾防务的坚定承诺”。报道称,菲律宾和美国曾是长期盟友,但双边关系在杜特尔特执政时变冷。马科斯上台后,菲美关系重新得到提升。不过,菲律宾同时也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关系,中国仍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1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希望重启共同开发南海天然气的谈判。

  如果说,航天成果点燃了人们内心的火焰,王印则希望借着东风,让孩子们钻研的兴趣更持久一些。后来,为了制作便捷,他用3D打印技术优化了水火箭的材料结构。他又和学生们一起还原了天和空间站的模型,将废弃的小型塑料瓶,一一区隔成核心舱、载人舱和载物舱。

  事实上,上海黄浦江上要打造首个跨江缆车的消息,在官宣一周前就已广泛流传。3月29日,一张“浦江之心”跨江缆车项目签约仪式的照⽚在网上流传,引发广泛讨论。

  会议明确,要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努力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攻下一些难点。

吴珊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