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端午节“遇上”黄大仙:一只乌饭粽 飘香海内外

来源: 千龙网
2024-06-06 14:32:15

  中新网金华6月5日电(董易鑫)“乌饭是黄大仙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们把乌饭做成粽子、八宝饭、月饼等产品,让更多节日与黄大仙‘在舌尖相遇’。”6月5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黄大仙饮食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金华乌饭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桂华说。

  接受采访时,他的手上功夫一点没停:将粽叶折成漏斗造型,铺一层青色的乌饭打底、放上蜜枣、红豆沙或是一块三肥两瘦的五花肉,再盖上一层乌饭、包好粽叶,勒紧扎绳,用时不到一分钟,一只乌饭粽便大功告成。

  据悉,乌饭是将南烛叶榨成 的汁水浸泡糯米一天一夜后,把糯米泡到发绿、蒸至发蓝,再稍放变黑的夏日美味。宋代诗人苏轼曾写到“黄公献紫芝,赤松馈青精”,“黄公”是黄大仙,“青精”便是植物南烛。

  黄大仙原名黄初平,相传是从一名放羊的牧童修炼得道。金华山是黄大仙的真源和祖庭。1921年,广东普济坛负责人梁仁庵在香港创建啬色园,即今香港黄大仙祠,黄大仙文化从此传播到了香港。

  李桂华的黄大仙饮食文化传承基地便在金华山脚下。这段时间,基地与工厂接到各地大批量的乌饭粽订单,工人们为此忙得不可开交。

  “香港有黄大仙文化作为根基,很多人也会吃乌饭。我们的产品在当地认可度很高。今年,有位香港的熟客找我订购了两千多只乌饭粽,前几天刚发货。”李桂华边说边包粽子,手法熟练。

  李桂华经营的金华乌饭生态庄园有上百棵南烛树,每一棵树都有编号,“各司其职”承担着生产、研发等任务。

  “乌饭粽仅是黄大仙饮食文化和端午传统佳节集中呈现的载体。目前,我们已经和金华市农科院尝试用南烛树与蓝莓苗嫁接、开发了乌饭茶等产品,与多家高端餐饮企业联合推出乌饭创意菜。”李桂华说,目前,他和团队正在还原、整理黄大仙养生宴,以美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满足全球食客的味蕾。

  不时不食,古往今来的饕客讲究食物要符合时令节气规律。6月5日是芒种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一只唇齿留香的乌饭粽正从江浙一带的夏日美味,走向更广范围食客的舌尖。

  “近年来,我们结合名扬海外的金华火腿推出了金华火腿乌饭粽,不少华侨华人尝过以后联系我回购,有些还会推荐给国际友人,这也是中华美食的骄傲。”李桂华说。(完)

  丰富的文化体验,为人们带来了更多乐趣。“我们这里可以看皮影戏、做手工,欢迎进来瞧瞧!”一家文化体验馆前,工作人员正招呼着人们进店体验传统非遗技艺。“我要一只小兔子”“我要孙悟空造型的”,旁边的户外摊位上,小朋友们正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下单”,经过非遗手艺人的现场创作,造型各异的糖人儿、糖画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马路对面,兔兮兔兮潮流艺术展正在举办,近百款不同形态的“兔子”艺术品汇聚前门。在老字号荣宝斋的门店,人们还能一睹木版水印作品的风采。

  仁青措说:“这些支援医疗队回来后,对院内医护进行整体培训,提升了院感防控以及救治重症病人能力。”

酒吧和营地亮起灯光,氛围感拉满

  春节期间正是药品保供的关键时期,为保证药品供应不“断链”,春节守岗成了仓储作业管理部不可推卸的职责。接到通知后,王顺国第一时间和部门同事商量,主动要求春节期间驻守在公司。

  40岁的加拉是一家藏装店的老板,14岁时就在江孜学习制作手工藏装。随着春节到来,买藏装的人越来越多。加拉整理着精致的手工藏装说:“好的手工的羊绒藏衣能卖到4000多元,大家都会提前买好新衣,在过年时穿。”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武汉1月24日电 (张芹 苏庆丰 张科)满载货物的75200次列车24日凌晨3时34分从武汉汉西车务段吴家山车站启程,驶往俄罗斯。这是农历兔年武汉地区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

杨珮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