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代表马宏:以儿童友好“小视角”撬动城市发展“大格局”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03 04:11:12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近年来,重庆市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出台《重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将儿童友好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目标,重庆市渝中区、璧山区率先试点,先后入选国家级示范区,开启重庆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新征程。

  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成员,马宏认为,面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建设舒适便利的全龄友好城市、宜居城市”,儿童友好是实现全面现代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增进民 生福祉的现实需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基础面和着力点

  马宏经过数月走访调研发现,“儿童友好城市”理念宣传在社会大众中普及度不够。“儿童友好,理念先行,现有一些专用设施没有真正服务于儿童,比如,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虽有母婴室,但设施环境良莠不齐,甚至被挪用为‘吸烟约会室’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说明民众对‘儿童友好城市’理念知晓度与重视度亟待提高。”她建议加大相关政策宣传、活动策划,多维度、多渠道增加儿童权益保障等工作的“曝光度”和“美誉度”,激发重庆市更多区县争创、乐创国家级、市级示范区,组织儿童参与设计“儿童友好城市建设”Logo、利用“世界儿童日”开展主题活动、创编公益歌曲等易于传播的方式进一步推广儿童友好理念,提高理念标识度,提振社会关注度。

  此外,马宏发现儿童友好设施设备在现有公共空间惠民普及度不够、理念与专门育人空间融合度不够等问题,“部分公共空间适儿化工程比较成功,但空间品质、服务效能和渗透度还不够成熟,没能充分发挥公共空间相应设施设备对普惠共享、服务供给现实需求的满足。”

  对此,她建议用好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更新改造等机遇,以家门口适儿化社区服务为突破点,增设如儿童日间照料、科学养育指导、早期阅读指导等社区服务,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加强改造通学路、学径路等儿童出入频繁的小微空间设计,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增加寓教于乐的服务设施,在新建口袋公园、综合服务体等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中纳入适儿化设施建设,加强儿童日常活动环境安全性和舒适度。

  长江岸绿,百舸争先。重庆将着力巩固计算机、手机等产品出口优势,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产品出口,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23年第3期《求是》杂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文章《推进“两个结合”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从“全面二孩”到“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变化将生育的选择题再次摆在了那些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家庭面前。与王彦一样,有的人选择了“再要一个”。

  中信建投发布研报指出,中国宠物经济发展处于高景气度。随着宠物消费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宠物消费升级趋势上升,未来宠物诊疗、宠物用品、宠物营养保健、宠物服务等消费占比有望持续上升。国内宠物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的基本面未变,看好行业长期发展。

  乘着旅游复苏的“东风”,提升旅游市场活力,许多地方正为新一年旅游业发展谋划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职能由过去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新增了“环境保护”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的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全国政协新增环境资源界别正是在适应这个趋势。

曹雅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