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 美国青年在华开启绿色能源之旅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22 13:47:58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题:看见未来  美国青年在华开启绿色能源之旅

  作者 曾玥

  “我看到未来充满希望。”置身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来自美国塔尔萨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莎拉·唐斯(Sarah Downs)对中新社记者说,“看到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走得有多远,真的很鼓舞人心”。

  20日,中国石 油大学(北京)举办的“未来绿色能源领袖”美国来华夏令营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来自哈佛大学和塔尔萨大学的14名师生实地了解中国氢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情况。

  莎拉的父亲在天然气行业工作。此次参访期间,她不时与父亲分享在华所见所闻,交换彼此对于美中两国绿色能源行业发展的看法。“对于美国来说,现在最好的选择是与中国等国家一起朝着新的方向前进。”莎拉认为,绿色转型可以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阶段,这其中,国际交流合作尤为重要。

  “如果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开放交流,我们就不会取得像现在这样大的进步。因此,我会努力与我在中国结识的朋友保持联系,并将我所学到的知识传递给美国的同伴。”这位中文名字叫“戴文丽”的金发女孩憧憬未来能来华工作,“我认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两国之间传播积极的知识和正面的互动经验,消除偏见与隔阂”。

  戴上VR眼镜,塔尔萨大学能源管理硕士研究生迈克尔·蒂尔曼(Michael Tillman)“徜徉”在氢能源电动车结构构造和运动原理的三维动画空间里一探究竟。“我看到两个氢原子在发动机的内部系统中运行,它们与一个氧原子和电子相结合,产生了驱动汽车的能量。”

  氢能源电动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自行车、燃料电池无人机、氢燃料奥运火炬……循路前行,展厅内陈列的各式氢能源产品及模型,吸引迈克尔不停拍摄记录。

  “截至目前,氢能源的应用很有前景。”在迈克尔看来,尽管氢能普及还面临待解难题,但地球需要绿色转型,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一步无疑是正确之举,各国应在绿色转型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发展中凝聚更大合力。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卡特·瑞德(Carter Reed)对氢装置的发生系统及其工作方式的清洁性印象深刻。

  “这是我在国内看不到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卡特说,此行让他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了更为全面、清晰的认识。“直到真正来到这里、亲身体验,近距离看到它,才会真正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它意味着什么。”

  展望未来,卡特希望能进入航空航天工业工作。他对日后的国际合作充满信心,并希望能亲身参与其中,为推动深化两国绿色发展合作献力。

  “当我回到美国、回到课堂后,我将与同学和教授分享我的所见所闻。”迈克尔深信绿色发展与绿色合作的未来,“我相信合作是实现绿色地球的最终关键,就像迈克尔·杰克逊在《拯救世界》(Heal the World)里所唱的那样,为你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完)

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岛元素登上国际舞台!

包括傅家俊、李俊威和吴安仪3位中国香港选手在内,中国共有27人参加本次比赛。其中,资格赛首轮中没有中国选手参加,所有27人都从资格赛第二轮打起。

编者按: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与弗里曼对谈的“半身少年”加尼姆·阿尔·穆夫塔让亿万观众感动。来自北京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刘沫麟向京报体育投稿,讲述了他被穆夫塔感动的心路。

诺伯特则是用精彩扑救,将盖耶的射门成功化解。试想一下要是盖耶这脚射门转化为进球,或许荷兰队到手的三分就要变成一分。所以,赛后诺伯特的表现得到了球迷和主帅范加尔的一致认可。范加尔公开放话荷兰队一号门将,以后就是诺伯特。诺伯特从籍籍无名的小辈如今一跃成为荷兰队主力门将,他的经历堪称励志。

另一方面,从传播的途径来说,在互联网没有诞生或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除了电视之外,球迷们迫切想了解球场之外的内容。于是,报纸便成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初最主要的方式,也正是在那个时代,才造就了像《体坛周报》世界杯期间每天发行量超过200万份的神话,尽管那时各地都有自己的日报与晚报,但作为专业类媒体,《体坛周报》依然是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所以,从1998年开始,到随后的2002年、2006年世界杯赛,作为现场采访的记者,每天需要完成的稿件量至少上万字。而且,报纸为了抢到最新消息,受时差影响,截稿时间相当晚,常常是边看比赛、边在记者席上写稿子。当然,完整的比赛其实只能是赛后返回酒店后观看回放。

已经37岁的C罗依然保持完美身材,世界杯期间,他的体脂等都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王嘉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