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铆足了劲,就是要干出一些成绩”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11 11:51:50

  这种比着干的劲头,得从去年说起。去 年底,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展开,村支书们走进不同村子,现场剖难题、谈经验。正是在这次活动中,两名“扎西”长了见识,受了启发。

  在城里送过煤气、搞过物流、开过出租,扎西罗布2012年选择回家乡,用积蓄买了一台小型挖掘机,摸索着承接项目、发展产业。“有些事情没做过,就边干边学。挣到钱,就有更多人跟着一起干。”扎西罗布说。这几年,他带着村民开机械公司、建饲草基地,大家的生活蒸蒸日上——2023年,村集体收入79万元。

  在去年底的“擂台比武”活动上,扎西罗布见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在隔壁村参赛,见客栈工作人员端上一盘野菜包子,扎西罗布有点惊讶:“这东西,游客爱吃,咋不包装得更高大上?”

  “游客来,看中的就是这些原汁原味。”客栈经营者答疑解惑,“但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住宿条件,优化服务意识。这些都做到,生意自然好起来了。”

  扎西罗布恍然大悟,回村后立即操持起来。如今,他筹划着把村里几栋房子改成特色民宿。“我们请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回来经营,他们更懂得如何抓住市场机遇。”扎西罗布说。

  “擂台比武”,不只是找差距,也是谈合作。

  “我们的养牛场目前有300多头牛……”带着其他村的党支部书记走进养牛场,玉沙村党支部书记顿珠次仁介绍起村里逐渐扩大的产业,提及饲料是制约因素。听者有意,扎西罗布赶紧问道:“你们村有那么多牛,我们村里种了1000多亩的饲草,咱们能不能合作?”“除了饲草外,能不能给我们村提供点玉米作为饲料?”另一名村支书听扎西罗布这样说,也过来询问。如今,扎西罗布紧锣密鼓地筹划种植玉米。

  “扎西书记懂做生意呢!”如纳村一名村民竖起大拇指,对扎西罗布连连称赞。

  看到如纳村发展得红红火火,另一名“扎西”坐不住了。听扎西罗布介绍经验后,扎西平措下决心,要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再下功夫。

  如纳村的赏花游人气旺,扎西平措便计划在阿西村周边开发一片高山桃花林。“和你们比,我们这里海拔略高,花期较晚,景观时间上有一定差异。咱们两村互补,能拉长波密县的赏花时间。”他和扎西罗布交流着想法。

  发展集体经济,除了利用自然禀赋,扎西平措还有一个好办法——“三级和议”。作为在阿西村发源并在玉普乡推广的一种调解制度,“三级和议”指的是全乡通过双联户、村两委和乡镇三级开展调解,来化解基层矛盾。“工程建设,难免有争端矛盾。利用‘三级和议’,矛盾大都能在第一时间快速解决。群众矛盾少了,企业经营也更高效。”扎西平措说。

  在波密县,村党组织带头人相互交流合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干劲十足。

  据介绍,以2021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波密县139名致富带头人、223名技术能手、18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被依法选入村两委班子。“乡村人才充实,越来越多人能立足特色禀赋,取长补短谋发展,大家铆足了劲,就是要干出一些成绩。”波密县委相关负责人说。(人民日报)

  余新晓介绍,理论上说,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的区域属湿润半湿润的区域,自然植被是森林;200毫米到400毫米之间属半干旱区,自然植被是灌木,一般不会成片出现乔木,即使有也是散生、稀疏的;200毫米以下是干旱区,自然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低于100毫米就是极干旱区,草本分布也很少,不会出现大面积草原。

  熟悉黄大发的人士称,2000年左右,一些人逐渐归拢到黄大发手下。街口的大混混“细侠子”(真名不详),外号“九个半”的熊大喜都跟着黄大发,“黄大发是村支书,有不方便出面的事情,就交给手下的人去办。”

  据津云新闻消息,6月7日,记者从市指挥部获悉,津南区八里台镇局部地面沉降原因调查工作取得初步进展。记者就社会关注的地面沉降诱因,采访了专家组有关专家。

  苏紫云提及,玉山舰对于非传统安全的部分,如人道救援或当岛内发生灾害时也可以提供协助。若再发生像2005年枫港大桥断裂意外时,就可以有更多弹性协助物资运送,可协助受困地区人员、车辆的撤离。

  以威远县为例。威远县幅员面积1289平方千米,辖14个镇,总人口69万余人(2021年),但只有一个长葫水库,由长沙坝水库和葫芦口水库构成。两个水库的库容分别是488.8万立方米和1601.5万立方米,按照水利部的标准,只能算中小型水库。

  黄大发上任不久,井岗村原来的村办企业就改制、更名为“江宏集团”。集团公司既包括了传统的农牧养殖,又扩展到建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娱乐场所经营等领域。

林文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