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又当“爸爸”

来源: 华商网
2024-06-22 01:43:41

  中新社武汉6月20日电(记者 马芙蓉)世界首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淘淘” ,近日又喜获“爱子”。武汉白鱀豚馆20日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淘淘”及其子最新情况。

  “淘淘”于2005年7月5日在武汉白鱀豚馆出生。今年6月9日,“淘淘”迎来第三个孩子——一头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此前两个孩子分别是4岁多的大儿子“汉宝”,即将满两岁的二女儿“小久久”。

  “长江江豚寿命一般在20岁至25岁,按此推断,‘淘淘’处在中年向老年过渡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表示,“淘淘”又一次繁衍后代,意味着其整体状况还比较健康。但不容忽视的是,“淘淘”身体部分指标已呈现衰老迹象,出现老年斑、食欲减退等情况。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特有淡水鲸豚类动物。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探索建立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繁育三大保护策略,实现长江江豚从种群持续下降、濒临灭绝到止跌回升的转变。

  “淘淘”及其后代是人工饲养繁育保护策略的亲历者。经过摸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构建起人工环境下成熟的饲养繁殖技术体系。目前,武汉白鱀豚馆饲养着12头长江江豚,其中5头为人工环境下繁育,包括3头二代江豚。

  在郝玉江看来,长江江豚保护逐渐从“拯救保种”转入“种群恢复”阶段,当前仍需通过优化保护策略、创新保护技术、提升管护能力、推动全民参与等措施推进保护工作。(完)

  冬日白洋淀,冰面一望无际,淀边金黄色的芦苇随风摇曳,在澄澈蓝天映照下,风景怡人。

不少网友的朋友圈被刷屏了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宁波1月22日电(林波 傅嘉 卫冕)“王队长,新年快乐!春节坚守不停工,大家辛苦了,节日期间更要注意施工安全。”1月22日,在东海之滨的奉化江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事局鄞奉海事处执法人员索朗扎西穿梭在多个水上工程作业现场,开展相关船舶检查。

  晚会通过一场特别的远程连线,呈现了尼日利亚的热闹新春和倪孟晓一家团圆的温暖时刻。倪孟晓四年未见的儿女惊喜现身晚会现场,特地从尼日利亚赶回来过年的妻子也送上新春礼物,一家人打破空间限制互诉衷肠、表达思念,温暖团聚。

  而今,面临着南音如何更好传播、是否后继有人等相同的难题,两岸南音传承人正携手走一条兼具传统、保留、创新、传承的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最大限度地保护这门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

  <strong>李牧:</strong>在中国国内,春节的庆祝多以家庭或朋友团聚的方式举行,海外春节则偏向于公共性节庆,华人社会与当地社会共同参与庆祝活动。

詹家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