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加法”换来粮食安全“乘法”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04 19:31:51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超过1.3万亿斤。稻谷、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比重超过8成,产量占比超9成,不仅是老百姓饭碗里主要的粮食品种,也是农业保险政策的“主干道”。

  据介绍,财政部最早于2007年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累计拨付的保费补贴资金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22%,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稳居全球前列。

  2018年,我国开始探索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2023年将这两个高保障保险拓展至所有产粮大县,今年在全国实现全面覆盖。“6年间,从试点扩大到全国,这项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稳定种粮农户收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廖岷说,这是我国农业保险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举措。

  廖岷现场算了一笔账:一位农户种了100亩水稻,化肥、农药、种子等直接投入再加上地租、人工等费用,每亩成本假设是1500元,总成本就是15万元。如果没有保险,遭遇大灾就会绝收,这15万元就全部损失了。如果投了完全成本保险,每亩可以赔12 00元,加上其他农业直接补贴,基本上可以把15万元的投入补回来,解决了种粮的后顾之忧。在财政补贴下,这位农民朋友每亩自己才交大概10元,100亩地约交1000多元,受灾时最多却能得到12万元的赔偿。

  2023年8月,哈尔滨双城区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有个合作社种了900多亩玉米,因为投保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自己交了几千元保费,最后获得了数十万元赔款。“合作社的负责人说,没有想到能赔这么多,成本都给补上了,以后还要继续投保。”廖岷介绍。

  廖岷表示,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中国的饭碗可以端得更牢。一方面,政策全面覆盖后,对全国的小农户乃至规模经营农户都形成了保障,有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些年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有增多趋势,这也是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比如,去年河南发生的“烂场雨”,成熟小麦霉变,农业保险赔了26亿元,这对于挽回受灾农户的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

  “我们用财政支出的‘加法’,换来了稳定农户收益和保粮食安全的‘乘法’,表明了用足财政力量给农户更多实惠的决心,也体现了保障好国计民生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廖岷说道。(本报记者 刘 垠)

  <font>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font>836949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39646例(出院93192例,死亡10479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5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7929052例(出院13742例,死亡13247例)。

  如李晓津所言,航司正在走出今年二季度的“至暗时刻”。今年二季度,国航、东航录得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最低的单季营收,南航当季营收也仅略高于2020年二季度的最低单季业绩。

  <font cms-style="color0"><font cms-style="strong-Bold color0">作为空军“学院派”飞行表演队的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是第3次参加中国航展。</font></font>“红鹰”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亚音速喷气式教-8教练机。自2011年成立以来,“红鹰”飞行表演队在深化飞行教学、助力飞行学员成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励着飞行学员励志蓝天、追求卓越,肩负起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重任。

  11月8日0—24时,无新增输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白俄罗斯—兰州CA722航班138名入境人员均在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上述所有入境人员均在闭环管理中。

  据重庆市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8日0—24时,重庆市<font cms-style="strong-Bold">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7例</font>(大足区46例、沙坪坝区42例、大渡口区7例、九龙坡区7例、南岸区7例、北碚区7例、渝北区5例、巴南区5例、合川区5例、垫江县5例、江北区4例、南川区4例、铜梁区4例、璧山区2例、长寿区2例、秀山县2例、万州区1例、巫山县1例、彭水县1例)。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韦香惠)受新一轮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多地迎来大幅降温。在东北地区,降温同时还伴有雨雪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降至冰点,江南地区则如同初夏穿越到深秋,局地气温累计降幅近20℃,冷热反差大。“双十一”期间,多地还将迎来今冬初雪。

惠协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