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期待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5-10 16:52:06

  【光明时评】

  作者:侯金亮 王贵江(均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分中心研究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研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在未来科学大奖等奖项的获选名单中,既有“40后”“50后”,也闪现“80后”“90后”的身影……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让青年科技人才在新赛道上跑得更快更稳更远,还需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来真把式,持续破除影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障碍;在营 造更好发展环境上下狠功夫,让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搭好梯子,为青年科技人才铺好前路。摒弃“帽子”思维,破除“四唯”现象,推进事务性减负,让青年人才可以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心无旁骛投身科研。持续健全考察激励机制,不拘一格科学用人,优化考核标准,不断畅通青年人才成长通道、拓宽发展空间。营造灵活开放的人才环境,加快搭建和完善重大科创平台,支持其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让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尽情绽放。比如,广西在科技计划中持续设置“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近3年累计下达三类项目700多项、资助经费近8000万元;在八桂学者项目中设立八桂青年学者岗位,将优秀青年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培养,给予连续3年稳定的经费支持。不断完善的资助体系和持续加大的培养支持力度,赋予了青年科技人才更大的科研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更好潜心研究、成长进步。

  厚植人才创新创造的沃土,还需要关心关注青年科技人才的“急难愁盼”,切实帮助该群体解决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在学习培训、合作交流、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好保障,增强他们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的定力和底气。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需要大批有胆识、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科技人才为之奋力奔跑。让我们共同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便利的科研条件,创造更优越的成长环境,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用、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

  2022年1月底,当他确定入选国家队试滑员名单时,张京内心有兴奋,更多的则是对自己清醒的认知。与大赛经验丰富的老队员相比,他深知自己的差距,所以对于“试滑员”这个注定无法站上领奖台的角色,他甘之如饴。“能为队友做好服务和保障,这就是团队的意义。”张京说道。

  <strong>2022年四季度,债券型基金除了赎回的整体规模较大,单只产品的赎回率也较高。据Wind数据,四季度赎回率超过30%的产品有1016只,其中,赎回率超过50%的有499只,超过80%的也高达143只,超过90%的有82只。</strong>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这个项目速度快,赛道上一个小小的因素都可能左右比赛的最终结果。中国队有5位试滑员,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比赛前从运动员的角度做全流程演示。有一次,我发现赛道冰槽在一个拐角处的走向有问题,可能是之前比赛后修补不到位。钢架雪车运动员在每次过弯时都要承受4至5个G的压力,因为我们是趴在雪橇上不动的,所以对于冰槽的细微变化身体的感觉会更明显,用肉眼则很难发现。”

  展厅内的祈年殿剖面模型、历代明堂建筑模型、探究天坛祈年殿修缮前后变化的小互动等,体现了天坛公园在精心设计展陈内容的同时,注重科普教育的融入,使“祈年殿展”既丰富了祈年殿景区的参观游览内容,又成为学习天坛文化知识的生动课堂。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4/93/7894723811974814289.jpg" alt="" />

赖雅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