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经济观察)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就业“大考”?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1 19:26:18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继续增加,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98万人。

  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官方聚焦稳就业持续发力 ,千方百计护航民众求职路。

  中央多次研究部署稳就业问题,强调就业问题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中的重要性。7月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本周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各地各部门也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多措并举拓展就业空间。如组织专项活动稳岗拓岗;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吸纳更多重点群体就业;高频举办毕业生招聘活动,加大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等,为稳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重点就业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尤其受到关注。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加码校招,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服务和岗位,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对中新社记者说,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主要路径之一,就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依靠各类市场主体来消化吸收大量高校毕业生群体。

  眼下,新一届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市场。据官方消息,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79万人,毕业生人数将再创纪录。新一轮就业“大考”将至,如何交好这一“答卷”?

  蔡之兵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应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最大程度释放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从而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

  “提高就业市场的供需匹配性也尤为重要。”蔡之兵强调,虽然高校毕业生数量众多,就业压力巨大,但仍有很多企业反映找到合适人才的难度很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认为,目前还需加强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信息精准发布。要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能培训项目,加强产教融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沟通和匹配。

  2017年9月起,被告人汤某甲(南昌赤之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股东)先后邀约被告人汪某柏(同公司股东)、邓某龙(同公司股东)、汤某乙(同公司股东)注册成立南昌赤之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内设技术部、市场部、风控部、贷后部等部门。几人依托公司形式运作,利用信息网络,通过“任你花”“100分”等7个App平台,采取现金贷或者虚假购物再回购形式,签订虚假合同,以扣除服务费、保证金、中介费名义恶意减少实际放贷数额、恶意垒高违约金等手段,向在校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三年以内的群体实施网络“套路贷”犯罪活动。

  向绿色化转型,传统产业新活力加速锻造。

  补短板、填空白,锻长板、塑优势。走进中信重工生产车间,一条巨大的重载液压机械臂挥舞悬臂,7个关节灵活转动,重达2.5吨的衬板被稳稳举起,新旧衬板更换顺利完成。

  为抓好春运生产安全,辽宁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坚持党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在春运开始前对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整治,确保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安全隐患彻底整治、重大风险有效管控。

  随着元旦餐饮业的回暖,北京烟火气的回归,多家餐企开始投身年夜饭的筹备中。临近春节,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兔年年夜饭预订火热,相较于往年,今年各家的年夜饭菜单更加细分,既有适合多人的全家套餐,也有适合小家庭的精致套餐。同时,除了堂食之外,外卖、半成品、外带年夜饭,以及美食到家等新模式也层出不穷。

  本报记者 王 政 韩 鑫 方 敏 刘新吾

林玮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