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次记录到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模式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3 21:20:20

  中新社西宁5月2日电 (记者 李江宁)青海省林草局2日向外公布,该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亚洲首次系统性科学记录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模式。

  据介绍,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区域雀形目小型鸟类迁徙策略,加强对鸟类迁飞通道中涉及的停歇地、繁殖地的保护,2022年开始,青海省林草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对青海海北州门源县、西宁市大通县境内繁殖的红喉歌鸲与黑喉石䳭的迁徙模式开展了相关研究。

  研究团队采用光敏定位器、多功能定位器等新型追踪技术对两种鸟类进行迁徙追踪,对每只被捕捉的个体佩戴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申领的标准铝环和彩环进行个体标记。其中,多功能定位器的应用在亚洲范围内为首例。

  研究表明,红喉歌鸲秋季迁徙路线呈绕路形式,规避青藏高原,沿中国地理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以一条海拔逐渐下降的路线迁徙至泰国西南部越冬;而春季迁徙路线则选择了更短的路线,跨越了云贵高原、西南山地以及青藏高原东侧等区域,其迁徙路线海拔呈过山车式先上升再下降后又上升。

  红喉歌鸲迁徙飞行海拔平均可达2000米,并呈现秋季比春季更高的模式,秋季最高飞行海拔可达5000米。相较之下,青海省繁殖的黑喉石䳭则全年均生活在青藏高原区域,其春、夏季繁殖于青海东北部,秋季9月中下旬向西南方向 迁徙,横跨青藏高原,历时20天左右到达青藏高原西南侧喜马拉雅山脉南北麓越冬。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两种繁殖鸟类的追踪研究,我们揭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迁徙适应策略。”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告诉记者,红喉歌鸲采用典型的地理屏障回避式迁徙模式,而黑喉石䳭则采用了极端适应的迁徙模式,全年生活于青藏高原上。

  据悉,新型追踪技术更揭示了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的模式,为亚洲首次系统性的科学记录。该研究为亚洲迁飞区普遍缺乏雀形目迁徙数据的现状提供了重要示范。(完)

  都市周边游、郊区休闲游、乡村体验游等占据主流。襄阳谷城班河大峡谷围炉煮茶、篝火晚会、民俗年货节等乡村游体验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乡村田园休闲娱乐。宜昌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推出“游最美乡村、品农家美食、住最佳民宿、购特产年货”系列活动。

  “亲人们再没有回来。后来才知道,是被日本人用机关枪集体杀害在南京下关江边。”马庭禄生前说,当时江水红了一大片,尸骨堆积成山。日本兵还用汽油浇在尸体上焚尸灭迹。

  党的二十大统筹部署

  位置

  如经过八年改造,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商场近期恢复营业,同时推出“京城新春美好生活荟”活动。与此同时,由北京市商务局、经信局、朝阳区等联合主办的“2023北京年货节”也正式启动。而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出台了各类促消费政策措施。

  1月2日,福州烟台山石厝教堂外的百年银杏树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拍照。石厝教堂1856年前后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人集资筹建,是一座哥特式建筑。教堂前的银杏树至今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为一级古树名木。

谢孟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