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去风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来源: 学习网
2024-06-18 06:25:48

  导读

  欧盟以“去风险”为主基调统合对华关系框架的总体思路已基本确定,相关政策已在逐步落实。然而长期看,欧盟各国对“去风险”仍有分歧,欧洲经济界普遍担忧对华“去风险”损害其在华利益,多数欧洲民众也不愿对华“去风险”,因此欧盟对华“去风险”走向仍有不确定性,全面落地说易行难。“去风险”造成的风险将远大于其去除的所谓“风险”。

  在2023年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首次提出欧盟对华“去风险”。自那以来,“去风险”已成为欧盟对华政策的关键词。目前,围绕着欧盟对华“去风险”的有关主张已在逐步细化和落实过程中,将对中欧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欧美许多政要对“去风险”概念予以积极回应和吸纳,欧盟及西方国家就对华“去风险”加强协调并持续推动政策落地。2023年5月,七国集团(G7)广岛峰会联合声明指出,增强经济韧性需要“去风险”和实现多元化,G7将采取行动强化自身经济活力,减少关键供应链过度依赖。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6月出台《欧洲经济安全战略》,明确提出欧洲经济安全四大风险,即供应链安全、关键基 础设施和网络安全、技术外流,以及经济依赖武器化和经济胁迫,并就“去风险”提出11项具体措施,促进欧洲经济安全。该战略虽未提及中国,但明显是在针对中国。

  欧盟对华“去风险”在内涵上刻意保持模糊,实质上仍强调“减少依赖”,甚至部分领域的“脱钩”,核心手段包括提升技术实力、外国投资审查、出口管制、对外投资管控等。欧盟提出对华关系“去风险”,有着复杂深入的内外部因素,主要受地缘政治焦虑加剧、经济保护主义冲动上升、强调统一对华立场、对华认知趋于负面、欧美对华协调加强等因素影响。

  在中美博弈走向深入、乌克兰危机深刻改变欧盟地缘战略认知、欧洲对美国安全依赖加深、安全考量主导经济思维的大背景下,欧盟以“去风险”为主基调统合对华关系框架的总体思路已基本确定,其政策主张在部分领域正逐步落实。目前看,欧盟减少关键原材料对华依赖、推动对外贸易和投资多元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对华“去风险”也将逐步对中欧科研学术交流,甚至人文交流领域产生影响。

  在《欧洲经济安全战略》中,欧盟设计了包括一系列政策条例、法律法规和行动方案在内的“工具箱”。为形成政策合力,欧盟还计划将《关键原材料法案》《欧盟芯片法》纳入《欧洲经济安全战略》框架下。下一步,欧盟维护经济安全“工具箱”将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并相互配合。德国著名智库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建议,今后出口管制应与投资安全审查等其他工具相互配合使用,以发挥更大效用。欧盟出台的一系列法案和行政命令虽然范围有限,但其中包含的限制性要求可能人为推升双方合作成本。

  欧盟推动“去风险”还将促使欧美对华政策进一步协调,使其目标更集中、行动更统一。欧美以“去风险”为幌子,加大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关键原材料等领域对华“精准脱钩”,并通过美日韩“经济安全对话机制”、G7“应对经济胁迫协调平台”等强化西方对华经济政策协调,以“促进集体经济安全”为名,加速建立经济安全联盟。欧美还可能在二十国集团、联合国等多边场合散布“中国风险论”,对中国经济政策和行为进行污名化,并借此拉拢印度、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唆使这些新兴技术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在科技领域降低对华依赖。

  下阶段,欧盟料将不断细化、扩充“去风险”内涵和外延,将其塑造成未来对华政策主轴,在实施范围、领域、程度上可能扩大化,易引发连锁反应和外溢影响。但是中长期看,欧盟对华“去风险”走向仍具有不确定性,全面落地说易行难。

  首先,欧盟内部对“去风险”仍有分歧,尚未就如何操作“去风险”达成完全一致。欧盟成员国之间利益有所不同,在处理与中国相关的经济相互依存、软实力、政治理念、价值观等问题上各有侧重,对华政策存在差异。

  其次,欧洲经济界普遍担忧对华“去风险”损害其在华利益,倾向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欧洲商界认为,以“去风险”为名限制对华经贸和投资不符合市场规律,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较大干扰和妨碍。欧洲企业界、特别是在华有重大投资的大企业普遍担忧“去风险”将助长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强行减少对华依赖将造成巨大损失,并错失中国市场机遇,对其长远发展不利。

  第三,因对华经济联系、贸易结构和涉华认知不同,欧盟民众对“去风险”意见分歧较大,多数民众不愿对华“去风险”。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2023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大多数欧洲民众不认为中国对欧洲利益构成挑战和破坏,在很多方面更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对华接触战略,而非冯德莱恩的对华强硬立场,也不认同拜登政府推行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对抗的对华政策。43%的受访者视中国为欧洲必要的合作伙伴,仅有22%的欧洲人认为中欧经贸关系带来的风险大于收益。

  中欧在各领域长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去风险”造成的风险将远大于其去除的所谓“风险”。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态度不会变。中欧经贸合作具有强大韧性。展望未来,中欧应加强对话合作,为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主义注入正能量。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将有助于推动世界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Making matters worse"

  责编 | 宋平 刘夏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张彦钰亦有贡献

  美联社报道称,图莱里县治安官迈克·布德罗3日公布了两名嫌疑人的姓名等具体信息。他表示,两名男性嫌疑人都来自图莱里县,分别为25岁和35岁,后者当天在与美国酒精、烟草、火器和爆炸物管理局执法人员的交火中受伤,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生命危险。

  2月4日,豫园灯会总策划、大豫园首席文化官陈佳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豫园灯会以中国神话巨制《山海经》为主题,呈现“山海奇豫记”的异想世界,带来灯火可亲的情感抚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演绎和对东方生活美学生动诠释。

  上午10点半,村民们在村里山神庙集合,20多个扮了相的小男孩依次顺着梯子爬上屋顶,高台匠人根据戏剧曲目,将他们用红布绑在踏板上。一旁,没有“抢到”扮相的孩子一脸羡慕。

  据了解,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分古今谜迷、谜馆珍宝、荣誉展示等展区,是全国灯谜资料收集最全面的一个场馆。目前馆内收藏古今中外的灯谜资料3万余件、历代谜家简要事迹碑刻、海内外重要灯谜活动碑刻、谜圣张起南和谜贤高伯瑜的半身铜像,春灯源流图碑刻,印章谜108枚、名人手书谜2070笺及文化名人书画佳作。

  谷爱凌的缺席让本站赛事竞争变得格外激烈。本站比赛中国队共派出3名女子选手参赛,但只有张可欣进入决赛。决赛首轮张可欣就拿到了92.75的高分,第二轮她完成了1080转体的高难度动作,将成绩提升至93.50分,这也是全场的最高分,最终将金牌收入囊中。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进一步激活冰雪经济,更多地区将冰雪产业纳入相关发展规划。2022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共同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形成东西南北交相呼应、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郑俊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