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在北京首映 很多珍贵史料首次公开

来源: 中文网
2024-06-22 17:08:50

  中新网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 全面还原杨振宁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的公益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1月2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首映式,纪录片中,杨振宁亲自拍摄的家庭影像、开会时的物理学同行等很多珍贵史料为首次公开。

  该纪录片项目在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前夕得到他本人首肯正式启动,纪录片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先生和翁帆女士的大力支持。纪录片三位出品人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两位导演中,史蒂夫·伯恩斯两次获得艾美奖,张苡芊作为联合制作人的纪录电影《美国工厂》曾获奥斯卡奖。

  《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运用多种创作方式,结合先进的特效动画和场景再现技术,生动地还原杨振宁在历史沧桑巨变之下的科学百年之路。

  拍摄过程中,纪录片制作团队深入调研了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学术资料馆中2.2万余份珍贵史料,包括杨振宁自1944年起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等,这些珍贵史料大部分从未公开过。制作团队还从瑞典和美国获得杨振宁1957年被授予诺贝尔奖的丰富画面,以及杨振宁的部分讲座视频、与费米等其他著名物理学家的通信等。

  制作团队沿着杨振宁先生的足迹,在清华、普林斯顿、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多地探访拍摄,并采访多位熟悉杨振宁工作生活的科学家和亲朋好友、故交同事。

  杨振宁先生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很多珍贵史料并授权使用,包括大量杨振宁亲自拍摄的影像——他的家庭成员以及他开会时的物理学同行狄拉克、海森堡、惠勒等。

  《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出品人认为,杨振宁先生一生家国情怀深植于心,帮助提携后学,引进一流人才,不遗余力地促进中国科学进步。正如片中引用的一篇评论文章所言:“杨振宁是跨世纪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一百年来不变的,是他对科学的热爱、追求与提倡,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我想我的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杨振宁先生这样表示。

  据了解,《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由非营利组织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简称“智识学研社”)出品,该中心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文化,也是知 名网络学术平台《知识分子》《赛先生》的运营方。(完)

  “企业对‘元宇宙’的应用较为局限,‘元宇宙’建设存在碎片化、孤岛式的问题,未能实现产业融合。”徐晓亮坦言,当下,虽然已有部分企业积极拥抱元宇宙概念,尝试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落地VR、AR、数字藏品、虚拟数字人、区块链等,但是现有尝试主要是单点式的应用,尚未实现从单点应用到多点结合,再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年来,中国与新冠病毒持续斗争,顶住一次次疫情冲击,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全球抗疫合作的中坚力量,为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创造积极条件。近期,中国因时因势调整政策,多家国际机构看好今年中国经济并将增长预期调高至5%以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等周边国家期盼中国游客到访,对人员往来持欢迎态度。多数国家都客观、积极地看待中国,并为双方交流创造条件。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吉隆坡1月14日电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12日会见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部长张庆信。张庆信表示,随着中国出入境政策调整,中国旅客到访将为马来西亚旅游业振兴乃至整体经济复苏注入活水。

  辛普森说:“众所周知,我们的行业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好消息是旅行和旅游将要复苏,未来十年,该行业增长速度将是世界经济增速的两倍。”

  而作为内蒙古地区特有的传统医学蒙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一千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新冠病毒防治中也发挥了作用。

  根据宁德市政府印发《加快建设“海上宁德”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到“十四五”末,宁德在“海上宁德”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步,向海洋强市大步迈进;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晋位晋级,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亿元,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

姚逸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