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也在卷分红,“大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今年分了近25亿元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13 15:44:07

记者 杜萌

  在震荡市的行情下,如何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成为公募管理人思考的问题。作为最炙手可热的细分产品,被动指数型基金也“卷起了”分红,甚至出现了“每个季度都分红”的个例。

  以工银瑞信中证A50ETF为例,该ETF上市仅四天,就迅速进行了分红。后续成立的场外联接基金也推出了半年一次的分红评估,谓之场内场外“双分红评估机制”。

  而摩根中证A50ETF则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了“季度强制分红机制”。该基金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ETF相对标的指数的超额收益率为正时,会强制分红,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超额收益率的60%。截至6月12日收盘,该基金最新规模37.62亿元,最新份额37.50亿份。该根据合同约定,摩根中证A50ETF二季度分红机制是否触发有望在本月底揭晓。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今年以来共有181只被动指数型基金进行了分红,合计分红金额达到了95.66亿元。其中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的分红数量高达154只,金额达到了47.05亿元,共有27只ETF及联接基金进行了分红,合计金额为48.61亿元。

  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今年分 红了1次,但是金额达到了24.94亿元,位列全市场首位。截至6月12日,该ETF的资产净值规模已经达到了2002.77亿元,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被动指数型基金。今年以来,该产品回报率为4.41%。

  紧随其后的是南方中证500ETF,该基金今年分红金额为12.68亿元。不过今年以来基金回报率为-3.47%。

  而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A/C则在今年先后分红了6次,A/C份额合计分红3307.32万元,在同类产品中遥遥领先。

  “现在市场信心较弱,加上指数基金的大发展,如何能增加投资者的获得感,从而吸引增量资金,是营销部门所面临的难题。”有公募市场营销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公司鼓励现有的产品在符合分红条件的前提下可进行收益分配。

  和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不同,基金分红将已实现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本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基金分红通常是默认的现金分红,也比较符合很多投资者阶段性落袋为安的心理。一般来说,基金分红公告会提前于实际红利发放日,个人投资者可以事先选择基金红利再投资。”鹏扬基金表示。

  为何增加了季度分红这种强制性条款?摩根中证A50ETF基金经理韩秀一表示,定期分红机制在海外基金产品中已比较常见,包括季度分红、月度分红等,因能同时满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和现金流需求,受到投资者认可。

  谈到摩根中证A50ETF的分红机制,韩秀一表示,设计参考了成分股以往的分红时间、分红金额,考虑到成分股的派息时间可能会相对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季度,但是又希望尽量每季度都能让投资者拿到一部分现金,所以设计了60%的比例下限。力争将分红每季度相对平滑地分配给投资者,为投资者打造稳定的现金流体验。

  工银瑞信中证A50ETF基金的基金经理赵栩表示,分红不仅可能为投资者锁定收益,而且对于长期配置ETF的投资者,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投资者从容面对市场短期波动,在长期持有ETF的同时切实提升投资体验。

责任编辑:何俊熹

  就业关乎千家万户,更关乎国计民生。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实,我国经济将持续恢复,就业市场也将出现新的变化: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新的职业模式、更高的技能需求……更多人将有业可成、有梦可期,也将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为实现新一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打下更为牢固的基础。

  1月18日晚,射频芯片龙头股卓胜微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20.59%,净利润同比下降47.26%~57.23%。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哺乳动物的社会组织与寿命之间有何关联?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周旭明、李明研究员团队领导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群居哺乳动物可能普遍比独居哺乳动物活得更久。

  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微企业的一大难题。为纾解融资困难,条例要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和有关基金,明确支持企业发展的其他专项资金应当向中小微企业倾斜;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贷激励机制,运用风险补偿、增信、贴息等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条例还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融资、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周旭明研究员介绍说,哺乳动物的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包括独居、成对生活以及各种群居形式,它们的最大寿命相差百倍,从鼩鼱的2年到弓头鲸的逾200年。

  编辑:朱舜

林士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