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面对中国崛起,西方应学会“放下愤怒”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10 03:20:20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6月7日刊登题为《西方衰落:对中国活力的否认与愤怒》的文章,作者是约翰·奎里佩尔。文章摘编如下:

  在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的著作《论死亡与临终》中,她描述了一个人得知自己即将死去后会经历的几个阶段。她将适应现实的这五个阶段称为“悲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 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

  这可以描述西方很多人对快速变化的世界秩序及西方中心地位的消亡所持的态度。这一秩序被认为是该由西方来支配的天然秩序,它维持了约250年。在冷战结束时,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似乎已经彻底实现。弗朗西斯·福山曾称,我们已经走到“历史的终结”。“9·11”事件发生后,世界宣布:“我们都是美国人。”美国和西方的长期支配地位似乎确定无疑。

  美国不仅开始失去军事和经济支配地位,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道德权威。尽管美国继续把自己说成是领导一个仁慈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杰出国家”,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这是虚伪的空话。在美国可耻的默许和支持下,最近在加沙发生的事件正式完成了这一进程。

  如果没有中国的崛起,西方原本很有可能挺过这一切。在经历了近200年的停滞、包括在西方手中遭受的“百年耻辱”之后,中国迅速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拥有一种充满活力、干劲和自信的文明。在过去40年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边缘经济体转变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全球头号经济体。

  面对衰落,西方似乎陷入了库布勒-罗斯所说的前两个阶段,那就是否认和愤怒。因此,西方媒体在所有问题上都选择性地引用西方的观点。此外,它们还一再拒绝接受现实。因此,总有人告诉我们,年增长率超过5%的中国经济“即将崩溃”。

  当人们认识到现实的时候,它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震惊和愤怒反应。这个愤怒阶段是最危险的。正如修昔底德陷阱提醒我们的那样:守成大国会愤怒地攻击新兴大国,这非常危险!

  那次采访时,提及早年写过的一部现实感很强的著作,他还对《环球人物》记者强调:“我其实并不是一个与社会很有冲突的人。”他说,对于中国,需要深刻地理解历史和她的长期变化。

  6月26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任命王志忠为公安部副部长;任命吕玉印为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这句话真的让我非常的感慨,因为它很朴素,但是讲出了很深刻的东西:这世上所有人的困境和苦难和我是相关的,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关注这个社会,关注生活,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彭晓燕表示,从指导性的规范设计角度来看,美国立法及制度层面上对人工智能发展尚且处在弱监管的态势,社会层面以开放的态度积极鼓励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拓展。

  孙畅说,新冠疫情期间,希普金斯不时在新闻发布会上闹出诸如迟到、口误这样的小意外,但他完全不避讳自己的“不完美”,经常诚恳地“做检讨”,这种略显莽撞却又亲近选民的姿态为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研究总监林国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对于中小型养殖主体,猪价波动对大型养殖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小。“大型养殖企业更关注年度均价,只要年度均价高于成本,企业即可获得正向养殖利润。”

林佑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