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分界洲岛海域移植海底珊瑚 助力海洋生态修复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10 11:44:20

  中新网海南陵水6月8日电 (张月和)6月8日正值世界海洋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底珊瑚移植活动在海南分界洲岛海域进行,向参与潜水项目的游客展示珊瑚保育部分过程及成果,助力海洋生态修复。

  2024年“嘿,潜水吧!”分界洲岛潜水主题系列活动于6月6日至8日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举行,众多潜水行业从业者、海洋类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围绕潜水行业未来发展及珊瑚保育等内容展开探讨和分享。

  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海上运动中心项目总监郑帅介绍,此次活动用来移植的珊瑚是从海底捡拾的因海浪拍打断掉的珊瑚断枝,这些断枝将通过扎带固定在此前投放海底的珊瑚种植架上,便于珊瑚继续生长。

  据了解,分界洲岛海域自2004年起,由景区与海洋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珊瑚移植保育等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二十年来分界洲岛海域海底珊瑚保育面积超一万平方米,局部浅水区域珊瑚覆盖率达30%至50%。郑帅说,珊瑚覆盖率提高后,海域海洋生物数量逐渐增多,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海洋生物种类也开始在分界洲岛海域“安家”。

  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李悉璠潜水经历 丰富,曾前往世界各地不同潜点探索海底世界。她说,在海洋生态环境好的海域,可以看到色彩艳丽的珊瑚群和较大型的海洋生物,潜入海底近距离观察,更能体会到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爱民表示,海洋保护要久久为功,科研端要攻克珊瑚有性繁殖课题,提升珊瑚种植效率;加强海洋管理,避免渔民拖网捕鱼,找到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升民众的海洋环保意识,尤其加强中小学生海洋教育,通过潜水、参观海洋主题博物馆等方式宣传相关知识,在全社会营造海洋保护氛围。(完)

  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中国有广袤的农村,各地的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足。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还不厚实,产业发展后劲还不是很强,要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要因地制宜抓好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城市的餐桌,让特色农产品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为例,一块腊肉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支点。绵阳市从供给侧入手,积极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农业“三品”工程,从北川腊肉这张特产牌入手,借助平台推广打开销路,2022年,北川腊肉等特色腌腊制品销售额超过15亿元。一块腊肉、一朵黄花、一片木耳、一碗螺蛳粉、一个苹果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特色农产品,却蕴藏着无限生机。纵深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既要抓住特色产业这个“牛鼻子”,也要用好用活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近日,中国厦门航空MF819航班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国际机场平稳降落。为迎接中国游客,菲律宾旅游部在机场安排特色民乐表演,<strong>身穿传统民族服装的菲旅游部长克里斯蒂娜·弗拉斯科为游客戴上串珠项链并送上伴手礼</strong>。

  此外,今年春节档的上座率也达到38.3%,同比增长7.4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春节档优质内容具备较强观影号召力关系密切。

  如今,伴随八姐妹长大的迪政当村已成为独龙江乡重点打造的边境小康村,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母亲李秀江与大女儿比邻而居,虽然现在衣食无忧,但李秀江仍闲不住,平日干些农活、养几头猪。闲暇时就和女儿们打视频电话,聊聊家常,女儿们想她了,随时可以回来探望。

  船舶抛锚时,船员们白天忙碌着除锈、保养设备和修理机械,晚上吃完饭,就经常到这片小菜园散步闲聊,一起探讨种植,有时候一起浇水施肥除虫,有时为了凑节日气氛,还把盆摆成赤子之心的形状。园子不大,却成了船员们放松心情的一片乐土。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8/2338813578.png" alt="拉美多国人士:愿推动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

陈于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