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重点水毁水利总修复率82.2%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22 06:51:33

  □ 本报记者 刘欣

  抓紧修复水毁水利设施,加快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实施,完善海河、松花江、辽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灾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会同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近期、中期、远期治理目标,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整体提升流域防洪能力。”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说。

  确保按时完成修复项目

  2023年,我国江河洪水多发重发,7月底8月初,海河流域发生60年以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部分支流发生超实测记录洪水,防汛抗洪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抓紧修复水毁水利设施。”据陈敏介绍,去年汛后,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及时指导地方加快水毁损失核查,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及时全部发放到位,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指导地方抓紧修复水毁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农村供水、农田灌排、水文等水利设施。

  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介绍,“截至3月1日,全国纳入水利部统计范围的重点水毁修复项目共5542处,已经修复了4558处,总修复率达82.2%,我们判断,6月底前可全部完成。”其中,京津冀3省(市)涉及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水毁修复项目共412处,目前已修复326处,修复率达79.1%。

  为加快水毁水利设施修复进度,确保主汛期前完成修复任务,恢复防洪功能,水利部及时安排部署,去年汛后立即印发通知,组织各地逐项目建立台账,明确修复责任人、主要修复内容和修复时限,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跟踪调度指导,严格执行“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每月通报水毁修复进度,督促进度较慢地区加快项目实施。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5省(市)受灾较重、修复任务较重、受冬季低温冰冻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水利部指导5省(市)优化前期工作程序、配足施工力量、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按时完成修复任务。

  在加强监督检查方面,姚文广说,“计划自4月份起对海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重点水毁修复项目开展督查暗访,聚焦修复责任落实、项目台账管理、修复进度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协调解决问题,确保水毁工程修复质量、修复进度。”

  做好国债水利项目实施

  2023年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

  发改委副秘书长袁达说,这次增发国债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共设置了灾后恢复重建、骨干防洪治理、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等8个投向,并将水利领域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支持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

  具体表现为:覆盖范围广,包含12个具体项目类型,涉及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各方面建设,基本实现了防洪排涝减灾项目类型全覆盖;支持标准高,大幅提升了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和定额标准,最大程度减轻地方筹资压力;投资规模大,水利领域全口径安排国债资金额度超过了本次增发国债总规模的一半。

  “这次国债支持的水利项目比较多,资金投入大。从整体情况看,全国大概有7000多个支持项目,现在已经实施1400多个。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水利部和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筛选,各地充分利用冬季时间,特别是北方地区克服冬季施工条件比较差等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实施。”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说,“总的来看,建设进度跟往年相比要好一些。”

  “水利部动员全系统力量,会同地方各级水利部门,上下联动,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做好国债水利项目实施。”张祥伟说。

  其中,在强化监督管理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专门针对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建设情况建立了信息系统,逐月逐项目跟踪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并建立通报机制。项目单位每月10日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及时填报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进展情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监控,保证国债资金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水利部门通过稽查、巡查、暗访、质量飞检、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等措施,落实项目法人、参建单位质量安全责任。同时,对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重点监管。

  推进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水利部指导各地水利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积极利用增发国债资金,加快灾后恢复重建。”陈敏说,特别是全面复盘检视海河流域防洪体系,针对海河 “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露出的问题,立足全局和长远,系统谋划海河流域系统治理思路举措,大力推进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据介绍,一方面,加快水毁修复和灾后水利工程建设。各省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建立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加强对市县的指导督促。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京津冀等受灾严重省份正加快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增发国债支持的水毁修复项目已全部完成前期工作,陆续开工建设。对于整个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各地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正全力加快建设进度。

  另一方面,加快完善海河、松花江、辽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结合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和近期防洪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立足近5年、着眼2035年、展望2050年,统筹近期、中期、远期治理目标,论证提高重要保护对象防洪标准,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加快形成海河、松花江、辽河等流域防洪体系新格局,全面建立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近年来,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的特点,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陈敏表示,水利部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切实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优化流域防洪工程布局。从流域整体着眼,准确把握流域特点及洪水特征,加快完成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修编,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提高河道的行泄洪能力,增强洪水调蓄能力,确保分蓄滞洪区分蓄洪功能,全面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一批骨干防洪工程建设。全力推进防洪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台账管理,加强调度会商,强化要素保障,力争多开早开。同时,统筹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加快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重点围绕流域防洪、水库调度实际需求,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贯通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快构建科学精准的防洪调度体系,完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强化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最大程度发挥减灾效益。

  “旅游复苏了,现在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打磨作品,坚持每天都直播,加之没有团队包装,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起步就很困难。”林菲表示,“目前进入市场不如之前风口来得好。当初大家转型是被逼无奈,没有办法,现在不同了。”短视频导游的未来发展,应该步子小一点,但速度可以快一点。“当闭环都设计好了之后,再去进行我们的服务。”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文援引多位纪检监察干部的话称,现在对高利转贷行为还存在监管缺位问题。其中原因,既有行为人反复转移资金躲避监管,又有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渠道尚未完全打通,无法做到全程、全覆盖监督。

  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一级警长、公职律师童晓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涉及高利转贷的案件中,如果高利转贷者在约定时间内还清了贷款,没有给银行造成损失,就很少暴露。而且这类人员在高利转贷时,也不一定会向转贷对象说明资金来源,“对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来说,相比集资诈骗、合同诈骗等,高利转贷的隐蔽性会更强”。

  本次华北暴雨中,基础设施在面对极端天气时的脆弱性暴露无遗。电力、供水、交通、通讯,这些都是一个城市和村庄的生命线系统,一旦这些系统因灾瘫痪,居民生活将陷入极大困境。此轮暴雨中,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门头沟城子水厂的挡水墙被冲垮,配水机房进水,全厂停水,影响了门头沟区约15万户正常供水。北京西南部山区内的道路由于大多被山洪以及随之而来的泥石流和塌方冲垮,铁轨悬空。门头沟雁翅镇的几十位村民沿着清末的老铁轨,在步行几十公里后方走出大山。涿州市全域一度断水断电,沦为“孤岛”。

  担任行长助理一个月后,李云泽就被借调至建行重组办、管理机制改革推进办公室工作。李云泽经历了建行股改全过程,一年八个月后,35岁的他成为建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此后,他又经历了建行总部部门、建行重庆分行的历练,2016年,跨行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缴存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住房套数认定范围,以不动产登记部门记载的购房所在地县(市)级行政区域范围内房屋信息为准(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已拥有的房屋使用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的,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不计入住房套数。

黄秋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