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一碗“糊粒羹”闹元宵

来源: 房天下
2024-06-01 02:38:25

  中新网宁波2月23日 电(林波)“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嬉十四夜。”在浙江宁波象山,素有“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的传统。

  牡蛎、瘦肉、香干粒、笋丁……2月23日,在“象山大厨”许根明的手中,各式“颗粒”依次倒入锅内烧煮,煮熟后拌上薯粉、食盐,石浦地道美食——糊粒羹便出炉了。

  冒着阵阵氤氲香气,大家“一拥而上”,讨要糊粒羹。

  所谓“糊粒羹”,即为一种食物,将各种小菜切粒,倒入锅内烧煮而成,一般用虾仁、牡蛎、鱼肉、蛏肉等海鲜为原材料,口感鲜美嫩滑。

  农历正月十四日的晚餐,石浦每家每户都会做糊粒羹、吃糊粒羹,吃了十四夜糊粒羹,寓意新的一年会聪明、发财。

  据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副研究员丁建东介绍,“十四夜”吃糊粒羹习俗源于明代,一直流传至今。

  丁建东表示,据传戚继光带兵驻扎在东门岛时,倭寇突然进犯石浦,驻石戚家军以最快速度将准备过节的食材切成粒状,再用淀粉搅拌成糊,吃完“糊粒”后上阵杀敌,终获大胜。

  由此,石浦的孩子们会自带碗筷,在十四夜走上七户人家要糊粒羹,主人笑脸相迎每人一瓢,串门越多越聪明,讨糊粒羹的人越多,主人家越会发财。

  “很好吃,每年十四夜的时候都会吃糊粒羹。”今年12岁的石浦居民宋晨拿着自带的碗筷,向不同的人家讨要糊粒羹。

  “太有意思啦,糊粒羹味道非常鲜美。”来自上海的游客李晓忠表示,听闻象山独特的渔文化后,他非常向往。为此,他抓住春节假期的“尾巴”,自驾感受当地风俗。

  如今,石浦的糊粒羹分为两种:一种是咸的,象征着五谷丰登;还有一种是甜的,象征着红红火火。

  当日,当地在石浦海丰广场上立起一口“大明第一锅”,为现场游客免费赠送糊粒羹,让他们了解象山人“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的传统习俗。(完)

  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深中通道每天都有新进展。这个月,海上非通航孔桥完成全部箱梁架设。今年,伶仃洋大桥将合龙,海底隧道将全线贯通。建成后,24公里的深中通道,直接连接起珠江的东西两岸,为两岸的区域经济带来全新的机遇。

  中航电测于2010年上市,目前业务和产品主要涉及飞机测控产品和配电系统、电阻应变计、应变式传感器、称重仪表和软件、机动车检测系统等方向及领域,按属性划分为航空军品、传感控制、智能交通等业务板块。

  <strong>扩容重症医学“防火墙”</strong>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受疫情影响,酒店行业确实遭受了一定损失,在疫情缓解之后有盈利的迫切需求。但酒店不属于生活必需品,从价格法角度来说,价格制定主要依据经营成本和供求关系两个方面。

  2022年,我国共出现37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数量较近年均值偏少。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季,强对流天气引发风雹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风雹灾害全年损失的73%和69%。从区域上看,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青海、四川等地雷击事件造成的伤亡人数较多。总体上,2022年风雹灾害较常年偏轻,共造成930.6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88人,直接经济损失166.7亿元。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3/19/10973645952042326519.jpg" alt="" />

张雅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