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咖齐聚郑州 单霁翔等阐释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来源: 格隆汇
2024-06-25 05:25:56

  中新网郑州6月24日电(郭晖)“我特别希望跟年轻人交流这些文化遗产的话题,但是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接受信息的习惯在不断变化。”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4微博文化之夜·“看见多元文化力量”主题论坛上如是说。

  本次论坛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指导,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委网信办等主办,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人士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分别阐释了多元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以《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阐释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力量。已经记不清到郑州多少次的单霁翔,以自己亲身经历讲述了他和郑州的不解之缘。今年2月,他化身“登封文旅推荐官”,在短视频中推介登封文旅,“我曾参与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申遗工作,考察过新密古城寨遗址等考古遗迹,也曾到少林寺练过拳”。

  其间,单霁翔展示了他参与录制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一张合影,主要讲述了走进 世界文化遗产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探寻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让单霁翔意想不到的是,《万里走单骑》系列、《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类视频节目,通过行走和交流的方式讲述文化故事,备受年轻人喜爱,“我特别希望跟年轻人交流这些文化遗产的话题,但是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接受信息的习惯在不断变化”。

  作为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微短剧兼收并蓄,成为时下新兴的一种文艺创作形式。今年5月底,郑州官方印发了《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拟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微短剧在郑州大有可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接受采访时介绍,郑州西临洛阳,东接开封,人文资源富集,是微短剧创作的沃土。

  杨洪涛介绍说:“无论是文化积淀,还是现代化的气息,郑州都可以给微短剧的创作提供非常多元的视觉场景和故事源泉;无论是拍穿越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抑或是新时代精神面貌的题材,它都有非常丰富的可供挖掘的成分。”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饶雪漫、赵丽娜、马伯庸等还从文学的创作与改编、薪火相传的足球梦想、历史细节中的普遍人性等方面讲述了多元文化的力量。(完)

  今年28岁的孟杉来自孟加拉国,目前在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习。“特别喜欢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留在学校不仅可以潜心学术研究,还能体验到丰富的中国春节活动。”孟杉表示,这是感受中国、了解宿迁、融入宿院的一个好机会。

  街道上人迹罕至,为保边境辖区安全,玉麦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们仍像往常一样执行巡逻任务,道路上的积雪快要没过脚踝,狂风卷起的冰渣密集地朝他们脸上扑去。

  这么多年,麦琼方助养的孩子中,像黄伟这样被国内著名高校录取的不在少数,其中有20多人考上了清华、北大,40多人在海外求学工作。“2000年有8个孩子同时收到了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和丈夫背着孩子哭了3天,不知道去哪里找学费。”麦琼方说,“如今国家政策好了,被录取后马上就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收再多录取通知我们都高兴。”

  2022年4月,玉麦边境派出所荣获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所长袁浩杰表示,新的一年,要继续发扬好“枫桥经验”,让爱国守边精神在这片神圣国土不断生根,让其长成为如玉麦密林中一颗颗参天的常青大树,根深蒂固且枝繁叶茂。

  巴育双手击鼓,活动正式启动,随后饶有兴致地逛起春节庙会,欣赏潮剧,挥舞巨铲与中泰嘉宾共同炒制米粉,并按照传统泰国华人习俗敬拜土地神,在茶艺展台,巴育细细品鉴中国功夫茶,并“以茶代酒”再次给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活动现场气氛其乐融融,年味浓厚。

  <strong>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strong>

陈亭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