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上调预期呈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

来源: 网易网
2024-06-07 17:16:23

  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经济学者表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培育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国际机构的广泛认可显示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面对全球经济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方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

  增长预期上调具有可持续性

  5月29日,IMF在北京宣布中国经济将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增长5.0%和4.5%,与今年4月的预测相比,均上调了0.4个百分点。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表示,上调预期主要基于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强劲增长态势以及政府近期推出的有力政策措施。

  “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韧性。”戈皮纳特指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这得益于市场化改革、贸易开放以及与全球供应链的融合。中国在支持低收入国家债务重组、推动全球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IMF期待在这些方面与中国进一步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认为,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增长态势,释放出多重信号:首先,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年我国GDP实现5.0%以上的增长速度完全可期。其次,加快发展以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更快增长,有效实现了经济层面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同时,欧美国家高利率、高通胀的经济政策环境,凸显出我国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政策空间和增长潜力。

  “统筹来看,这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齐发力的结果。”刘英分析说,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呈现出逐步复苏向好态势,多地文旅消费火爆尤其瞩目。外贸出口实现稳健开局,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单季首次突破10万亿元,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保持活力,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市场稳健增长。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保持平稳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

  IMF提出的5.0%的预期增长,与今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左右”的GDP增长预期目标相吻合。“和国际相比,我国对自身经济发展态势有着更深层的认识。”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更重要的是,14亿人口基数上孕育出的超大规模市场,使得中国经济可从供需两端持续为发展激活内生动力,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体量的科技研发人才,进而让国际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乐观预期具有可持续性。

  拓展更加多元的外部市场

  在5月30日举行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方宣布愿同阿方构建“五大合作格局”,包括: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更具规模的投资金融格局,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和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经济在石油进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以及低碳经济等工业生产方面高度互补,共建“一带一路”在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成员国实现全覆盖。此次部长会期间,中阿还就未来两年推进多双边、经贸、投资、金融和基础设施等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

  稍早前,5月26日至27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时隔4年5个月重启,三国聚焦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务实议题。中国连续多年是日本、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日本、韩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会议期间 ,三方一致同意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化,在东盟与中日韩等多边框架内保持密切沟通合作。中方提出,深化经贸互联互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尽早恢复并完成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中国积极拓展外部市场,还体现在近期密集的中外贸易投资互动日程上:5月30日至6月2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应邀访美,同美国战略学术界人士、工商界人士深入交流。5月31日起,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先后访问阿联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会见访问国经贸代表并出席中资企业座谈会等。

  “我国对外市场呈现出更多元、更开放的特点。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上升,但总体上利好因素并不少。”刘英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我国在与阿拉伯国家、日韩、东盟和其他各区域拓展经贸合作的过程中,特别是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后更加注重加强机制性建设。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带动我国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从而进一步稳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和韧性。

  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阻力。”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5月29日在北京表示,政府需要持续出台有效措施来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为应对潜在金融风险,需谨慎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和小型金融机构的脆弱性等。她同时指出,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些挑战,将工作重心放在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上,采取支持创新、加大金融部门监管力度等措施,以及出台一些政策来化解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的风险。

  余翔认为,随着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需要更全面的一揽子政策促进实现高效转型、降低转型成本。同时要客观看待我国在吸引外资层面出现的波动,持续优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另一个潜在风险来自于当前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今年,捷克、匈牙利、瑞典和瑞士等欧洲国家央行已进入降息周期,市场普遍预计,欧洲央行将于当地时间6月6日加入降息“队伍”。然而,美联储降息前景仍扑朔迷离,美国经济陷入既要避免经济衰退、又要遏制通胀的两难困境。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如何来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对此,刘英建议,针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我国企业应积极关注汇率变化,运用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余翔则进一步指出,我国坚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已显著增强。

  本报北京6月6日电

  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回头路。直到审查调查的后期,闫学会才彻底醒悟,“我深刻认识到这种行为给单位造成了不良影响,给国家造成了损失。”闫学会忏悔说,“我触犯了底线,确实罪有应得。我也不怕献丑,不怕丢丑,就想用我自己这种惨痛的经历、活生生的案例,去教育身边的领导干部,让他们不要再重蹈我的覆辙,不要再犯我的错误。”

  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快80岁时的黄令仪仍然每天到公司上班,拖着鼠标在电脑上查电路。他想说不要这么辛苦了,黄令仪脱口而出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在CDF年会上也提到,他们非常依赖在中国的供应链,数字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打造供应链的韧性。“实时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好利用全球产能,监测运输进展,最终使我们能够更加容易适应市场的变化。”

  曾当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的周忠和认为,真正对基础研究有益的长期稳定支持,不是项目式的稳定,而是给科研人员提供一种“最基本的稳定”,即有一份体面而稳定的薪酬,这应该是由财政兜底的。现在的问题是,财政每年给研究所提供的稳定运行费太低,造成稳定与竞争性经费的比例失衡。

  虽然在过去几年中,中澳经贸关系屡有波折,但中国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澳大利亚工商界正在排队访华。据澳媒报道,三年来澳大利亚首个商业代表团将于本周访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4月20日对此表达了欢迎。她透露说,中澳双方正就法瑞尔访华的具体安排保持密切沟通。

  2021年3月,北方多地遭遇沙尘暴的侵袭,当年3月16日,中央气象台对其定性为,“此次过程达到强沙尘暴强度,为近10年来我国出现的最强沙尘天气过程”。根据生态环境部消息,那场沙尘暴中,北京市PM10浓度在短时间迅速上涨,1小时内涨了4倍,达到6450微克/立方米;城六区的PM10浓度更是达到8108微克/立方米。

许志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