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易日盛陷跑路风波!它“装”不下去了,中产哭了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01 20:18:41

  它“装”不下去了,中产哭了

  中国新闻周刊

  东易日盛,怎么了?

  “我之前定的窗帘、马桶、花洒、阳台柜都不送货了。”一位郑州消费者表示,最近她家的装修工程停工,随后收到了东易日盛(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以下简称“郑州东易日盛”)的三份文件,一份停工告知函,一份关于定制产品无法入库和 退款的情况说明,以及一份明确工程款项的询证函。虽然对方不是跑路的态度,但也清楚地表示当下确实是没钱了。对方还欠下大约4万元的产品,她正在考虑起诉。这不是个例。据河南广电“大象新闻”报道,郑州东易日盛的客户、供应商及内部员工分别遭遇了合同违约、拖欠货款和欠薪问题,其旗舰店也已人去楼空。随后无锡、武汉、北京等城市也有东易日盛的消费者表示,正在面临工程停工甚至产品被工人拉走抵债等情况。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东易日盛,不久前刚发布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在5月16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它不得不面对投资者与消费者的诘问。东易日盛澄清道,公司仍在正常经营,并将努力采取各项措施,降本增效,全力提升经营。至于分公司“跑路”的传言,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夜表示并不属实,各分公司对店面进行调整优化,相关业务也会做对接处理。5月23日,有意思报告在北京东易日盛总部发现,大厦前台仍正常工作,但大厅休息区有多位工友正在填写劳动仲裁申请书。

  一位木工师傅称,他想通过仲裁讨回自己的两万多块钱工钱,“但公司现在没有人管”,而因为拿不到钱,原本手头的工程都已经停了。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东易日盛总部职能岗员工表示,自己在此工作数十年,但迫于欠薪不得不选择离职。有意思报告以装修咨询为由致电北京东易日盛时,工作人员表示,分公司有一些不好的传言,但北京公司仍在正常运转。而为了让客户放心,分公司也在做调整,例如款项支付分期可以有更大的商议空间。据一位接近东易日盛的人士透露的内部文件,作为北京市属上市公司,东易日盛日前已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出纾困申请函,陈明经营遇到很大的困难,期待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度过阶段性危机。此前,郑州东易日盛也已发布说明函,表示会对所有相关方“负责到底”,只是收缩店面,“不会跑路”,也在“积极与集团对接债务确认后的清偿推进落实事宜”。

  阿May说道。只是像她这样运气好又懂门道的装修人,也并不算多。胡亚南从更宏观的层面总结道,之所以家装行业总被“吐槽”、口碑不好,主要是缺乏顶层设计,虽然早在2002年曾有《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出台,但缺乏具体实施监管。不过,她依然强调,随着存量房市场的到来,家装行业对于经济的拉动力、产业的导向力和社会的责任力日趋明显,也得到了商务部、国家监管总局等相关部委的关注,将促进行业整体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设计为先、产品为本、交付为王,在这个不算利好的环境下,始终是绝大多数家装企业死守的三道红线,也是行业得以稳中求进的基础。”胡亚南表示。最后她也补充道,东易日盛事件继续发酵引起整个家装行业的信用危机,短期内如何应对消费者和供应商的质疑是家装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长期看,如何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家装体验,如何成为供应商优质和通畅的渠道是家装企业必须要攻克的课题。

责任编辑:张恒星

  刘旭记得,黄大发先是微笑,然后说:“你这个意见提得好,你这样,你站起来把桌子一拍,你说黄大发,我家是独生子女,你要多给我一百二十个平方,我立马就签字给你。”刘旭一愣,她没想到对方是这个反应。

  今年北京市参加高考的考生为5.8万余人。评卷工作已于6月8日开始,预计6月24日结束。北京市共组织了1520名教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这6个评卷点进行评阅。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15日已有近一半台媒代表抵达会场,在媒体大巴上,有不少台湾同行详读记者手册并讨论接下来要参加哪些活动。“移动支付是大陆的优势,福建省会通过海峡论坛在这方面采取哪些新措施吗?”15日下午举办的海峡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有台媒记者咨询起台胞在大陆的移动支付问题,问出了很多台胞的心声。

  决赛分五个数学赛道,每个赛道五道大题,每道题目都是由命题组老师精心设计,考察的是数学思维和平时对数学的积累与思考,不需刷题,也无法提前准备。

  既想围堵中国,又不想亲自下场。美国苦心孤诣打造对华包围圈,塑造中国的周边环境。可如今的情况是,在打压中国问题上,没有几个国家愿意选边站队。解决重大国际危机问题上,也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服从美国旨意。有乌克兰前车之鉴,哪个国家还愿意为美国火中取栗呢?

  “研学也是目前教育口极少数可以向家长收费的项目之一。”严初坦言,北京地区的补贴力度是每名学生每年100元人头费,但各地政策不同,很多省份没有这笔补助,费用全由家长出,有的学校一年研学四次,寒暑假、春秋游,每名学生一年的研学投入就两三万元,“很多家长都快崩溃了”。

谢佳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