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股东反对杨德龙“茅台拆股”建议,称“只会给这些基金经理增加割韭菜的机会”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5-31 14:12:53

  来源:做优秀企业股东

  茅台2023年度股东大会中,关于杨德龙提出茅台股价拆分的建议,各位股东争论不休,有建议拆股,有的非常反对。无论对与错,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茅台行稳至远。当杨德龙提出股价拆分的建议时,本人坚决反对,同时昨天也在«茅台2023年股东大会游记与感想»一文中表达个人观点。许多朋友表示支持,但也有部分朋友提出相反的意见。此话题已讨论很多年,以前本人也写过相关方面的文章。现在针对股价拆分的利弊进行逐一讨论。

  支持股价拆分的观点为(主要以但斌及杨德龙等基金经理的观点):

  2、当危机来临时,长期股东能坚定地与茅台站在一起,为茅台而发声,扩大投资者群体,对茅台合理市值的维护与提升,以及应对负面因素的冲击都非常有好处。

  3、降低门槛,扩大投资者群体,吸引年轻投资者,让他们通过投资来了解茅台,尝试茅台,爱上茅台。

  看看上面赞同拆分股价的观点主要为了降低投资门槛,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至于到底吸引的是不是投资人无关紧要,但往往吸引更多的是炒股人群。当行业危机来临时,这些所谓的投资者跑得比兔子还快,要不然在2013年塑化剂时期,茅台股价也不会仅仅个位数市盈率。所以,指望那些炒股人来维护茅台市值,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对于那些炒股的人来说,决不会长期持有茅台,大部分都会不停的买卖,反而亏损的更多。历史上买茅台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在茅台上赚钱的人很少。降低门槛,增加更多人来炒茅台股价,只会给这些基金经理增加割韭菜的机会,所以呐喊茅台股价拆分的主要以基金经理为主。美其名曰,能为更多老百姓增加财产性收入,为共同富裕而助力。最后实际结果,只会让更多的韭菜在茅台股价上亏钱。

  “降低门槛,扩大投资者群体,吸引年轻投资者,让他们通过投资来了解茅台,尝试茅台,爱上茅台”。这也只是遐想而已。许多年轻投资者,如果真有钱,也不会买不起一手茅台。如果没有钱,也不会投资茅台,更不会消费茅台。现在的年代,如果连一手茅台都买不起,那应该好好工作,在工作上赚取第一桶金,然后让自己的财产逐渐增值,而不是靠几万块钱来不停地炒作赚钱,浪费大好青春。另外,茅台属于高端品牌,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张德芹在股东大会已阐明,茅台属于品牌,我们大家共同维护好此品牌,但某些创新影响到品牌形象时,我们要及时纠错,相信我们纠错的能力。张董的这句话,本人认为就是对前几年为了迎合年轻人而盲目多元化进行的阐述。我相信,未来茅台冰淇淋、酱香咖啡及茅小凌巧克力业务肯定会削减,甚至取消。张董还特意举例,将爱马仕包给大山中的老太太使用,并不会提高爱马仕包的品牌形象,反而降低品牌。那些为了扩大消费群体,降低身价,来迎合年轻人的营销方式,本来就是本末倒置。茅台具有自己的消费群体,茅台就应该属于高贵的形象,当一个人拎了两瓶茅台请客时,让对方感到对他的尊重,这才是茅台真正的消费场景。而不是走在大街上,某个人拿一小杯酱香咖啡,边走边喝。

  至于增加更多的投资人,增加消费群体,并不会因茅台股价高了就不会增加投资者。来举实例,2017年,茅台股价600元左右,茅台股东仅仅6万人。当下,茅台股价1700左右,股东数为16万人。股东数量为2017年近三倍,所以并不因为茅台股价高,而影响投资者数量的增加。本人多次说过,现在对于连一手茅台都买不起的人,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热爱的工作中去。以前,茅台股价仅有一两百元,甚至几十块,也没有多少人来投资茅台,茅台股东数也并不多。所以,降低股价,降低投资者门槛,增加股东数就是伪命题,主要为那些基金经理方便收割韭菜的借口而已。

  他们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提高市值,增加股价的活性。巴菲特说过,希望伯克希尔的股票减少换手率,对于频繁来回参与炒作的股东,他并不欢迎,他希望保持伯克希尔的股东稳定性,这样更利用公司品牌的维护,与股价的稳定。尤其是对于A股来说,喜欢炒概念,炒送股,当有送股消息时,股价暴涨,必然造成股价大幅波动,最后让更多的炒股人亏钱。更何况,目前茅台的股价并没有失去流动性,每天成交额排名前几,换手每天平均0.2%左右,一年换手将近50%左右,除了大股东,相当于每年所有的股东全部更换了一遍,换手率已相当不错了,那些基金经理希望像那些妖股一样,每天保持20%以上换手率,几天就全部更换完成,方便割韭菜。

  反对拆股的观点,也主要为本人的观点:

  1、茅台是价值投资的标杆,历史上茅台股价让别人一直感觉贵,哪怕当时仅仅几十块钱时,也这样认为。所以,将茅台股价进行拆分,就相当于自毁身价。

  2、茅台属于消费品,而同时也是奢侈品,具有金融属性。股价高,有利于品牌的宣传与传播,增加品牌形象。

  3、茅台具有自己的消费群体,高价格,提高投资门槛,让真正有钱的人,属于茅台消费群体的人来投资与爱护茅台,而不是像牛奶一样,让所有人来投资及消费茅台。茅台并不需要所有人来消费,那样只会降低身价。

  4、股价降低只会增加投机炒作成分,对品牌形象的维护并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增加股价大幅波动,最终影响公司品牌形象。

  5、茅台需要稳定、成熟的忠实股东,并不需要太多投机分子。对于仅仅几万块钱的炒股者,基本属于刚刚步入资本市场,没有任何成熟的投资经验,所以不可能长期持有茅台,更谈不上会增加他们财产性收入。

  6、对于将一张100块钱拆分十张10块钱,只是数字游戏,并不会增加财产性收入。

  以上主要为本人反对拆股的观点,如果哪天茅台股价过高,例如,像现在这样的经济条件,当股价上万,买一手需要100万时,可以考虑向证监会申请按每10股或1股进行交易,而不是将股价进行拆分。降低每次交易的数量远比拆分股价好得多。对于某些基金经理拿美国的苹果、英伟达及特斯拉拆分进行举例,说回购注销、拆分能回馈股东、提升股东权益和市值,让公司股份保持更具活力和竞争力。我也不知道这个基金经理怎么会脑洞大开,说出这样大失水准的话。股价拆分如何能回馈股东?难道将一张一百元换成两张50元就增加财产了?股东权益何来增加?什么时股东权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就是公司净资产,难道股价拆分了,公司净资产就增加了?股价属于两个无关的股东交易的结果,与公司净资产何来关系?真是天大的笑话,该基金经理是不是不懂财务?

  对于回购注销确实能回馈股东,本人在以前写过关于«股票回购与分红的利弊关系»一文,在A股,因对于持有一年以上的长期投资者分红不扣红利税,分红略优于回购注销。对于企业创造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如果能有更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应该拿去投资,而不是分红与回购注销,除非现金太多没有更好的投资去处,例如茅台现在这种状况。分红与回购注销只会增加回馈股东,但是并没有提升股东权益。上面本人说过,股东权益就是所投资企业的净资产,分红与回购注销只会减少企业净资产,并没有增加净资产。但是,对于原有股东因分红再买入该公司股权,或者公司进行回购注销,提升了原有股东拥有公司股权比例,所以原友股东拥有公司权益并没有减少,反而因分红再投(回购注销同理)入到净资产收益率高的企业,增加未来资产收益率,而不是增加股东权益(企业净资产)。至于分红(回购注销)与拆分没有任何关系,不拆分仍然可以分红或回购注销。

  提高市值完全有可能!这也是某些基金经理所想,这正是他们希望拆分的最终目的。如果一家公司业绩增加有限,靠拆分股价增加流动性,让更多人来进行投机,对于那些长期持有公司股权的忠实股东只有坏处,没任何好处可言。该基金经理还说,让公司股价保持更具活力和竞争力。公司股价为什么要活力?需要活 力吗?希望每天换手率越大越好?这明显属于投机的思维。还说股价拆分能提高股份的竞争力。这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及名词,股份竞争力。什么是股份竞争力?只听说产品竞争力,第一次听说股份竞争力。一家公司的股份需要哪门子竞争力?只要产品保持竞争力,公司业绩好,股价最终必然上涨。即使股价不上涨,对于长期持有的股东没任何损失,反而股价越低赚得越多。所以,本人多次阐述,对于基金经理没有长期持有、长期投资企业的基础与基石,他们就希望短时期股价暴涨,基金市值上涨,再大量宣传,能募集更多的基金份额,赚取更多的佣金而已。套路、套路!

  经过上面正反观点阐述,我们必须了解清楚,某些人想拆分的最终目的,哪些人属于真正的长期投资者,哪些人还属于炒作股价阶段。对于真正负责企业经营的高管,将业绩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上,提高产品竞争力,而无需将更多精力来维护企业市值上。企业短时期的市值属于一群傻子在不停撮合而成,长期的市值决定于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不是所谓的拆分,将股价临时炒高,偏离企业价值。当市场杂音来临时,作为成熟的投资者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3日,浦东举行科创策源重点平台启动仪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市区合作正式启动,新一批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授牌,中国科大上海科教基地等一系列科创策源重点平台启动。

  (五)关于制定通信、安全、交通、卫生健康、食品、应急救援等相关保障措施

  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鳄雀鳝等外来物种,因抢夺中国本土物种生存空间、严重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而备受社会关注。为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国内严禁放流水生外来物种。

  据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介绍,中匈两国目前每年相互提供约220个奖学金名额,鼓励两国青年到对方国家交流学习。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临时代办杨超说,复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动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互鉴的高度重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的关系归根到底需要人民支持,也最终服务人民。中匈两国人民越互相了解,越频繁走动,两国友好的基础就越坚实,务实合作就越红火。”

  其实,“土洋结合”的模式在中超俱乐部中不少见,但对国家队而言却是全新的挑战。如果土洋结合的模式能取得成效,那最是皆大欢喜。

  广东东莞是我国制造业大市。从正月初八开始,许多企业陆续开工。

黄台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