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再修订:释放哪些信号

来源: 台海网
2024-06-21 05:24:19

  作者: 郭霁莹

  消息面上,国家能源局前日晚间发布了《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2024年第21号令(下称“管理办法”),宣布自 8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2012年对《天然气利用政策》(发改能源〔2007〕2155号)进行第一次修订以来,时隔12年的再次修订。

  天然气利用各领域的发展形势近年发生较大变化,是此次修订的背景。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利用方向涵盖城镇燃气、工业燃料、交通运输、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发电等,彼时为加强天然气高效利用,统筹市场发展和稳定供应,《天然气利用政策》(发改能源〔2007〕2155号)应运而生。而当前,城镇燃气领域北方清洁取暖特别是农村“煤改气”产生了较大用气需求,交通领域特别是乘用车领域天然气燃料面临用电、氢燃料等竞争,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对燃气发电等灵活调节和支撑电源提出了新需求,氢能等新业态发展对天然气的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有何新变化

  管理办法仍沿用“优先类、限制类、禁止类、允许类”四大天然气利用方向,提出保障优先类天然气利用方向用气,不再新建、扩建限制类天然气利用相关产能,不再满足禁止类天然气利用方向上游企业的用气需求。不同之处在于,调整了天然气在一些细分领域的使用顺序。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指出,管理办法主要有三大转变,一是从之前由政策推动需求回归到由市场拉动需求,二是从之前积极扩大天然气利用逐步回归到安全、有序利用,三是从之前明确“允许类”范围到扩大允许范围,即“非禁即入”,为未来利用领域留有充足空间。

  细分到各板块看,城镇燃气板块对于已纳入国家级规划计划,且气源已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严格按照“以气定改”完成施工的已建项目,或是实施新增的农村“煤改气”清洁取暖项目,分别列为“优先类”或“允许类”,确保城镇燃气安全平稳供应。

  在气电板块,对构建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的调峰气电、光热发电、天然气掺氢利用示范项目等,鼓励优先发展;“限制类”将不完全遏制煤炭基地燃气发电,解除了天然气发电原有限制,多项调整内容均利好天然气发电。

  在工业燃料和天然气化工板块,对天然气消费起到削峰填谷作用的可中断工业燃料用气鼓励优先发展,且不再细分此一用气细分领域,扩大了天然气利用范围;同时允许炼化企业配套制氢装置用气发展。

  在其他用户板块,虽不再鼓励天然气小型汽车大规模发展,但依然鼓励天然气在价格承受能力高、减排效果显著的LNG载货卡车和远洋船舶等中重型交通工具上的应用。此外,增加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天然气新业态。

  能源咨询机构清燃智库认为,总体看,国家看好并支持扩大天然气利用范围,新版方案重点围绕优先保障城镇用气、适度鼓励发展天然气发电以及适度放宽天然气在化工板块的进一步利用等方面,以符合当下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方向作出调整。不再提“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促进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去年9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便已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天然气利用政策(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此次管理办法出台,落实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时,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首席技术专家周淑慧便对政策调整对天然气市场的影响作出分析。她认为,新政策将合理控制农村清洁取暖“煤改气”,确保民生取暖用气持续安全稳定供应,合理控制“煤改气”节奏和数量;加速推进发电用气,促进多能融合互补和新能源发展;同时促进交通领域减污降碳与天然气市场协同发展,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将成为带动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亮点,LNG船舶有望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新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气源已落实、气价可承受”字样在新版文件中被多次提及。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了以供定需的想法,统筹考虑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终端用户对价格的承受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新版方案还满足了当前石化、化工行业对天然气制氢的实际需求。马莉表示,管理办法将“为炼油、化工企业加氢装置配套、为钢铁冷轧配套的天然气制氢项目”列入允许类,其余制氢项目列入限制类。这是因为,天然气所制氢气属于“灰氢”,在“双碳”背景下,氢气最主要来源将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绿氢”。此次调整符合未来氢能发展方向。

  此外,马莉还指出,新版方案顺应了交通电气化趋势,避免与其他政策冲突。2023年初,工信部等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近年来,随着电动车技术发展、充电设施布局完善及“油改气”政策停止,部分领域天然气汽车被新能源汽车大量替代。不过,在对动力性、续航能力等要求更高的重卡和跨省公交方面,电动汽车仍不具备强势替代能力。

责任编辑:李桐

  对于申军良来说,这一刻来得有些太突然了。当天上午8点钟,他还与张维平的家属约了在广州增城见面,他希望了解亲属最后会面的内容,看看有没有“梅姨”或尚未找到的3名被拐孩子的消息。

  正因如此,一方面,科研人员的经费宽裕与否并不影响其招聘学生或博后,招聘只看学术水平,比如IPMU为招到全世界最优秀的博后,提供了一份非常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另一方面,青年科研人员也可以自由选择博导和合作导师,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而不必担心导师是否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日本科研人员都不存在非得申请经费才能维持团队存活下去的压力,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安静做学术的长期稳定的环境。为什么日本的诺奖得主这么多?因为他们的科研生态不急功近利。”庄辞强调。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8日通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指定,由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德阳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这件事让王印明白,培养孩子不见得只在理论课上下功夫,教育也不仅仅是老师在讲台上灌输,还应该跳出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为未来埋下一颗种子。

  央视记者问:“据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4月26日签署总统令,任命乌前战略工业部部长帕夫洛·里亚比金为新任驻华大使。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国元首昨天在通话中再次强调,这实际上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反复重申的一贯立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世界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元首本人早就躬身入局,运筹帷幄,就危机相继提出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鉴于昨天中国元首最新强调的“三个不会”,在全球舆论场上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回响,我个人认为,它和前面提到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也应一体并置,还包括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的十二点立场文件,共同构成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是一整套大国立场与决策逻辑。俄乌危机延宕一年多,之所以至今没有平息迹象,不但直接冲突方死伤惨重,代价高昂,外溢影响与冲击也在持续扩散,尤其在能源与粮食市场,整个世界都在为此埋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助推,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的国家有之,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的国家有之,趁机牟利大发战争财的国家更有之,美国不是有人公开鼓吹“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吗? 

黄彦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