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0月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1%

来源: 舜网
2024-06-10 09:15:59

  财政收入录得上述增幅,财政部解释,这首先得益于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带动,也与去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集中退税较多、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有关。

  1-10月,全国税收收入157841亿元,同比增长10.7%。财政部介绍,近期部分主要税种收入不同程度回升,其中10月份,国内增值税增长4.1%,增幅比8月份、9月份分别回升2.3个、2.1个百分点;进口环节税收在一般贸易进口回升带动下,增长6.6%;企业所得税在工业企业利润回暖带动下,9、10月份分别增长3.3%、0.6%。另外,1-10月全国非税 收入累计降幅比1-9月收窄0.3个百分点。

  从地方收入看,1-10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8%。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1%、6.1%、12.5%、12.5%。31个省份收入普遍实现正增长,其中14个地区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政部介绍,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734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7%;教育支出增长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9%;农林水支出增长4.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8%。

  举例来说,韩国主流媒体大约从2002年初开始大量报道中国沙尘暴、雾霾等对韩国空气质量的影响,甚至韩国中小学教材中也有“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内容。在韩国,一些有识之士反驳这一言论反而会遭到媒体的尖锐批评。除环境问题外,经常被炒作的还有“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韩国人爱吃的泡菜很多进口自中国,但一项民调显示,50%以上的韩国人不信任中国农产品的安全性或品质。有相对客观的韩媒澄清说,从中国进口的泡菜很多都是韩国知名企业在中国设厂生产并返销韩国的,炒作中国产泡菜“质量问题”无疑让这些韩企非常尴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全国CPI环比下降0.5%,同比上涨1.0%。CPI同比增速上行,重回“1时代”,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问题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关注,尤其是自2021年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1000万之后,东北地区再无千万级人口大市。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杜宝贵研究该地区发展时提到,究其原因,首先是固有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他认为,东北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使命,以重化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转型;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政策红利更多向东南沿海倾斜,东北几乎没有享受到多少政策红利;此外,长期以来,东北受计划经济思维的羁绊。他说,总体上,东北地区的“保守”思想较为浓厚,政府的“有为”与市场的“有效”形成错配状态,要素市场发育缓慢。

  游牧原本是对草场负担比较小的一种人类活动,不过,李生宇说,受到国际山羊绒贸易需求的推动,现在当地不仅过度放牧,而且偏好养殖山羊,山羊这种动物会贴近地面吃草,甚至将草根刨出来吃,对草原的破坏比较大。另一方面,与国内草场规定不同,蒙古国的牧场是公用的,这就导致了一种“公地悲剧”,大家都想最大可能地利用牧场,但并不在乎对其可持续利用。

  而储能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例如储能产品需要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等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大同小异。“特斯拉新工厂跟其电动车工厂的走势趋同,”林伯强指出,新型储能产业同样会向上海聚集,“生产规模足够大的话,大家就会靠拢”。

吴宜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