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平安信托超7亿产品逾期兑付事件新进展:2000万回款已分配,相关案件二审中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04 18:11:56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晓云

此前引发平安信托陷入舆论风波的信托产品——平安信托福宁615号有新进展。

64界面新闻独家获悉福宁615号交易对手厦门市荣璐置业有限公司于6月3日通过底层“臻华府”项目公司向信托计划预分配投资款项人民币2000万元此前平安信托诉正荣各回购方股权回购案件获得一审胜诉此后正荣方上诉目前处于二审中

平安信托福宁615号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称根据信托合同及相关协议约定,本次信托利益核算日为2024年6月3日,平安信托将于本公告发出日后的5个工作日内以收回的投资款项扣除应由信托财产承担的应付未付信托费用后,向全体受益人进行信托本金分配。平安信托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和信托合同约定,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恪尽职守,勤勉尽职,审慎处理本信托计划的相关事务。

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有投资者已收到分配短信。

与此同时,针对平安信托福宁615号相关进展界面新闻还联系了平安信托

平安信托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福宁615项目的处置工作,于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高层挂帅,每日督导进展,并多次到厦门项目现场与项目公司股东及其集团等沟通争取配合。

平安信托表示,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实现此次底层项目处置回款2000万元。后续,公司将通过持续跟进标的项目开发销售及资金回笼情况、积极推动对正荣方的二审诉讼进展、推进信托计划持有的标的股权的转让退出等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处置。

此前平安信托因福宁615号延期引发“暴雷”传闻,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4月10日早间,平安信托火速发布了一则声明,对于近期公司“暴雷”的传闻进行了正面回应。

平安信托声明称,受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影响,近期平安信托福宁615号信托计划宣布延期,对于此次给客户带来的困扰公司深表歉意。目前,平安信托秉承着投资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切实履行受托管理职责,正在通过持续跟进标的项目开发销售及资金回笼情况、对回购义务人正荣方提起诉讼、推进信托计划持有的标的股权的转让退出等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处置。

平安信托表示,目前公司整体业绩稳健、经营状况良好。

据界面新闻了解平安信托福宁615号成立于2021年9月29日,募集资金约为7.7亿元,以股权的形式投资厦门市荣璐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从而间接投资厦门联正悦投资有限公司名下的 “臻华府”项目。该产品到期日为3月29日。

天眼查APP显示,厦门市荣璐置业有限公司由正荣(厦门)置业有限公司持股51%,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为二股东,持股比例为49 %。

产品此前公告称,受房地产低迷影响,标的项目去化速度较慢。“臻华府”项目总售面积(不含车位)100505.60平方米,其中住宅98546.95平米,规划住宅1029套,商业33套,车位1029个。截至公告日,臻华府累计销售218套(住宅21套,商业7套),收到销售款5.23亿元,去化率约为21%。

彼时3月29日的公告称,由于房地产低迷,项目开发公司正荣地产暴雷,以及销售资金须进入监管账户等原因,截至公告日,该信托计划尚无现金回收。

产品出现风险后平安信托火速采取法律手段起诉正荣各回购方获得一审胜诉

此前418界面新闻获得的平安信托福宁615号发布临时公告显示,针对平安信托诉正荣各回购方股权回购案件,平安信托于近日取得一审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法院认定本案为股权转让纠纷,判决支持了平安信托的主要诉讼请求:平安信托持有厦门市荣璐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判决被告正荣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荣(厦门)置业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平安信托支付70%股权对应的股权回购款、律师费,并以股权回购款为基数,自2022年2月25日起支付违约金,违约金计算至付清全部股权回购价款之日。

据界面新闻了解案件一审判决后正荣方面胜诉目前案件处于二审中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信托成立于1996年4月9日,由平安集团控股99.88%,注册资本增加到目前的人民币130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平安信托实现营业收入145.53亿元净利润42.55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0.06亿元

截至2023年12月末,平安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6625.03亿元,同比增长20.02%。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较上年增长23.69%,在整体业务中占比达85.23%,投资类规模同比增长31.95%,融资类规模同比压降23.58%。

  根据多家山东媒体提供的现场视频,当天,主席台上的校领导也跟随着现场音乐一同跳操。有网友评价道,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该严肃的时候严肃,挺好的。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如“萨德”入韩事件、海域划界和中韩渔业纠纷等都会影响韩国民间的对华认知。詹德斌认为,一些韩国民众错误地将中韩实力对比和相互依赖的结构性变化、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以及朝核问题久拖不决等问题归罪于中国。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出现偏差的根源在于中韩实力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数据显示,中韩建交前一年(1991年),韩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中国GDP的86%。在与中国的对比中,韩国人的这种优越感是不言而喻的。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20年韩国GDP规模下降到只是中国的1/9,仅相当于中国广东省的规模。

  “专项领域要持续深化,除了制度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工作机制方面要有新突破。”庄德水表示,三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推进有利于创新解决整治粮食领域腐败问题的工作机制,能够打破原先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对整个粮食领域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监督。

  而《环球时报》旗下舆情调查中心近几年做的民调结果显示,中韩两国民众有很多相近之处。如2022年底“中国影视作品公众认知与需求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调查涉及的10个国家中,35.9%的韩国受访者最爱看中国宫斗题材作品。今年1月“中日韩企业管理者经济预期调查”的结果显示,面对供应链持续混乱,中韩两国企业代表分别有42.6%和43.8%选择“要加强合作”。2015年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联合韩国《每日经济新闻》进行的“二战胜利70周年中韩两国如何看日本”的民调结果显示,“韩国受访者比中国受访者更看好中韩关系的发展”,视中国为“建立密切经济关系”的首选国。该民调还有一项“好感度”打分(满分10分,最低1分),结果中国受访者给韩国人和日本人分别打出5.9分和3.8分,韩国受访者给中日的分数分别为5.7分和4.2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并不是这些官员喜欢当“股神”,而是赚内幕交易的钱比较稳妥,这是其一。其二,许多官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可通过股票“绕过”法律。

  有分析指出,尹锡悦政府的做法极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战略误判。这种一味讨好追随美国,必将使韩国的外交回旋空间受到极大制约,最终严重威胁韩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刘立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