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淘汰200万吨及以下炼油产能,小企业出路何在?

来源: 半月谈
2024-06-08 12:48:55

  界面新闻记者 | 侯瑞宁

  炼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政策进一步趋紧。

  6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

  据金联创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年初,国内常减压装置炼能在200万吨/年及以下的炼厂有44家,炼能合计4175万吨。这比2021年减少了10家企业。

  金联创分析师徐朋对界面新闻表示,这44家企业中,地方炼厂占比76%,主营炼厂占比24%;华北地区的炼厂占比达到50%以上,其中山东占到总量的20%以上。

  据界面新闻了解,这些山东企业包括拥有15万吨/年炼化能力的格林化工、拥有50万吨/年炼化能力的龙源化工,拥有100万吨/年炼化能力的海跃化工等。

  据徐朋介绍,淘汰的企业一般有三条出路。一是用于产能置换,比如此前山东十家地炼企业通过拆除已有炼化装置,将产能指标整合到了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是有些企业淘汰炼油产能后,但并没有拆除装置,仅是进行了关闭,然后转型为化工企业。三是小炼厂从市场上彻底消失。

  徐朋认为,在目前炼化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叠加“双碳”目标,炼化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将加大。但具体执行上,因为涉及各地政府的具体执行情况、市场波动等因素,应该会避免“一刀切”。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首次提出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节能降碳的历史背景下,淘汰落后产能被一再提及,在表述上也略有不同。

  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 年) 》,提出推动200万吨/年及以下炼油装置淘汰退出;严禁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

  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要依法依规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有序淘汰退出”;新建炼厂的常减压装置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吨/年。

  国内炼厂的集中化、大型化程度正在进一步提升。

  去年,中国总炼油能力为9.36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一;炼能增长1200万吨/年,是2017年以来的最低增量。

  上述计划》要求,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这意味着今明两年,国内的炼油能力增长余量仅剩下6400万吨。

  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今年国内炼油能力将再次较快增长,全年净增炼油能力2500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镇海炼化二期和山东裕龙岛石化。据金联创统计,2024-2025年两年时间将有6900万吨炼能相继投产。

  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落后产能被淘汰。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就曾表示,随着近年“减油增化”持续推进,成品油供应过剩压力有所缓解,但由于未来炼油能力继续增加,炼油能力过剩的问题仍需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

  近年来,在经济放缓、替代能源 加强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石油消费增速放缓。

  《报告》预测,2024年国内石油消费量7.64亿吨,同比增长1%;成品油消费量4亿吨,同比增长0.3%。达峰时点可能提至2025年前。此前有预测称,石油消费在2030年达峰,后又提前至2027年。

责任编辑:韦子蓉

  ——美国白宫8月10日发布对外投资限制行政令,限制美国主体投资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这被视作去年10月出台的对华半导体禁令的升级版。

  显然,相比于民营房企,央企、国企以及地方城投被认为应该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中发挥更大作用。不过,作为广州国资系房企越秀地产,面对广州今年城中村改造投资达983亿元这块蛋糕也颇为谨慎。

  记者了解到,其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前银行净息差已低于“预警线”。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相比去年末下降17BP。如果拉长时间看,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010年后整体呈现下行趋势,由2010年的2.5%降至目前的1.74%左右。

  北京某新能源电池碳足迹溯源系统研发负责人 苗韧:通过购买绿证,在我们测算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中,不仅是电池的组装,也包括上游的正负极材料,各环节使用绿电都可以进行有效对冲和核算。

  “央行政策利率变动会对LPR变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贷款利率仍需维持在低位,LPR下降会传导至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信贷融资成本。

  一些美方人士还有意加入现有交流平台以展开对话。我们在波士顿跟中西对话机制举行了一天半的会议,美方人士表达出希望参加CCG于9月举行的全球化智库年会,以及10月举办的全球智库创新论坛。最有意思的是,美国保守派学者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不仅希望参加这些论坛,还想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有关部门的交流。据了解,白邦瑞如此积极地寻找对华接触渠道,倒不是因为他比其他专家更加友华(1945年出生的白邦瑞曾被特朗普团队捧为“顶尖中国问题专家”,也被认为是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美国核心鹰派人士——编者注),而是另有原因。交流过程中,部分美方智库向CCG表示,美国国会里的一些年轻议员正在使出各种手段,试图“掏空”一个中国政策内涵,而上世纪60年代末就为美国政府服务的白邦瑞亲历过中美建交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他清楚美国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如果发生动摇,将会对双边关系产生怎样的严重影响。为向政客说明当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立场,白邦瑞还到尼克松图书馆调阅了尼克松向中国领导人承诺的相关政策原始文件。他急于访华的原因之一,也是想要了解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相关决策思路。在台海问题上,相对于白邦瑞,在高盛担任过高管的约翰·桑顿的做法更倾向于朝前看。

陈静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