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采取措施应对旱情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14 03:09:20

  近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针对高温天气及旱情,多部门积极展开应对,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抗旱措施。

  近日,北方地区高温天气持续。6月12日,中央气象台第三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河北、河南、山西当日均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为应对旱情,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发挥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职能,做好预报预警、水量调度、农业技术指导等工作,力求最大程度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

  高温天气发展的同时,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分散性雷阵雨

  本轮高温天气预计将持续至15日。中央气象台预计,13日至15日,华北大部、黄淮、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高温天气。

  根据中央气象台此前预报,15日至16日,上述地区高温范围和强度将有所减小,但河南等地高温仍将持续;17日至6月下旬前期,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将再度发展。

  在高温天气发展的同时,华北、东北午后还会出现分散性雷阵雨,局地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12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预计,12日夜间至15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东北地区等地有对流性降水天气,其中,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等地有中到大 雨,局地暴雨,上述部分地区有雷暴大风、冰雹及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工作组赴山东、河南协助指导抗旱

  针对持续高温,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发布预报预警及提示建议,全力保障夏收夏种、能源供应,指导公众做好健康防护。

  国家气象中心开展递进式服务,于6月6日提前预报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并发布高温预警;加强联动,联合华北黄淮等地气象台开展天气会商,发布农业气象周报等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影响分析及应对建议。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高温中暑气象预报,面向公众持续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服务;发布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提醒能源管理部门提前做好电力调度、供电应急准备工作,同时注意户外作业人员防暑降温。此外,提醒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电网部门加强对林区输电线路和设备的监控和巡查,做好防火应急预案。

  5月以来,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加之近期高温天气,一些地区出现待播耕地缺墒和已播作物受旱情况。

  6月12日12时,国家防总针对山东、河南两省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两省协助指导抗旱工作。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会商,视频调度河北、山西、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重点省份,研判重点地区旱情发展态势,部署抗旱减灾工作。会商强调,当前正值“三夏”关键时期,各地要严格落实抗旱责任制,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加强旱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制定完善抗旱预案方案,落实抗旱保供水各项措施;发挥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职能,做好预报预警、水量调度、农业技术指导等工作,最大程度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及时准确发布当前旱情及工作开展情况,做好旱情灾情信息报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严防因短时强降雨、旱涝急转造成严重灾害损失。

  水利部于6月12日发布干旱蓝色预警,并针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和甘肃8省份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支持指导相关地区全力保障夏种灌溉用水。水利部科学精准调度大江大河大湖水量和大库大闸等流域骨干水工程,加强黄河干流抗旱水量调度,充分发挥引黄等引调水工程作用,有序放水、引水、提水,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打井取水等措施,为抗旱提供水源保障。水利部门动态摸排,力求准确掌握农村地区群众因旱饮水困难情况和旱情对规模化养殖产业用水影响,落实供水保障方案;加强灌区运行调度,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主力作用,精细调度水库、泵站、水闸等水工程,努力扩大抗旱浇灌面积。

  目前,河南、安徽两省水利厅和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水利部将继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农情、旱情,滚动预测预报,做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抗旱调度,视情适时派出工作组,支持指导旱区水利部门落实落细各项抗旱措施,为夏种提供水源保障。

  当前,黄淮海地区正值夏播高峰期。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应急响应要求相关省份加强旱情调度,及时反映旱情和抗旱保播工作进展情况,组派专家组和农技人员指导落实造墒播种、播后浇“蒙头水”、坐水种等抗旱措施,确保夏播顺利开展。

  专家提示公众尽量避免在气温最高时段户外活动

  根据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摄氏度时的天气可被称作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出现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则称之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

  针对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9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今年第一期高温中暑气象预报。天津市气象台与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联合发布脑卒中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河北省气象局发布中暑气象风险等级预报。

  “高温会引发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等。其中,老年人、婴幼儿、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中暑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有可能发生高温中暑。”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首席研究员柳艳香说。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家提示,高温天气期间,公众需注意尽量避免在午后气温最高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在高温天气期间,应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本报记者 李红梅 王 浩 刘温馨 郁静娴)

  泰国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分享了2023年泰国国际旅游市场趋势和战略规划,表示将持续重点关注中国旅游市场。

  通过提升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介绍,2022年5月,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环球时报》、《生命时报》和大健康领军企业安利公司共同发起了“健康中国我们行动”国民健康素养提升计划,通过“我们行动啦”微信小程序,将健康社群线上线下活动有机结合,参与者线上组队打卡,一起学习健康知识,相互鼓励督促,分享健康知识,带动自己和他人共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北京美好生活”系列活动,将帮助健康中国行动扎实落地,有力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和健康城市发展。

  土耳其地震后,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强震地质灾害研究团队利用前期已研发的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对土耳其地震群诱发滑坡进行了预测。

  郭福生保告诉记者,积石峡库区北干渠修通后,村里的这些水浇地灌溉有保障,加上这里气候温暖,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油菜等,因为玉米亩产能达到750千克以上,今年全村玉米种植面积能达到总播种面积的六成以上。

  该项目组表示,目前丹霞山292平方公里的面积中作为游览区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区域只占五分之一,尚有百分之八十的区域为无人区,这些区域地势险峻,动植物生境特殊,仍存有大量未被发现的新物种。(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湖州2月9日电(施紫楠 姚玲利)年后从老家重庆赶回浙江安吉后,“数字游民”基地DNA(以下简称“DNA”)发起人之一阿德一直在安吉余村,忙着一个新“数字游民”基地的筹备工作。

杨琬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