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浙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愿做孩子们的榜样

来源: 安徽网
2024-06-26 01:34:51

  中新网金华6月25日电(董易鑫 董金姣 冯瑶洁)25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建筑工人金晓阳在医院顺利捐献23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的患者点亮生命之光。他是浙江金华东阳市今年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45岁的金晓阳是东阳市歌山镇人。2019年,他在献血时听到志愿者动员大家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便毫不犹豫留下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前段时间,东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电话找我,说有患者跟我的血型相配。那时候,我还在一个工地上干活。”金晓阳说,5年来,他常想起造血干细胞捐献一事,如今终于完成了捐献,内心很高兴。

  多年来,金晓阳东奔西跑在不同城市的工地上忙碌。工作之余,他常和工友出去散步,看到流动献血车时,也会结伴主动上前询问,参与献血。截至目前,金晓阳已经献血6次,献血地点几乎都不一样。

  金晓阳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前,特意给家里打去电话。“虽然小女儿今天在期末考试,大女儿从小怕打针,但是大家都在给我加油。”他说,希望自己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其实,我以前并不太了解 造血干细胞捐献,只知道和献血一样,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好事。这次,我在医院待了几天,看了不少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册,对造血干细胞也有了更多了解,能给远方的患者及家庭带去希望,我打心里觉得捐献这件事做得值。”金晓阳说。(完)

  如今,随着上千家“一平米温暖爱心驿站”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建起,“一平米”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一些商家专门为户外劳动者推出经济实惠、营养卫生的专属套餐;工会、街道和包括爱心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将防暑降温、保暖抗寒和防疫物资等通过站点这一载体,源源不断送达户外劳动者手中。将来,消费者在平台点餐取得的积分或也将可以兑换为驿站公益物资。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 崔佳明

  孙爱庆今年59岁,1986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宣化站派出所。扎根这方热土,他吹过燕洞山的风,踏过洋河的冰,骑着电动车走村穿巷,在田间地头话平安。还有几个月即将退休,迎来警营生涯的最后一个春运,他依然奔忙在这条平安路上。

  汇聚社会涓涓爱心

<strong>  黄河保护法出台</strong>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泽军在作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表示,为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青海省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青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意见》,对全省法院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作了进一步规范,力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刘冠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