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传统技艺+现代技术 江西都昌豆参焕发新活力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07 12:19:31

  中新网江西都昌4月23日电(巫发阳 程艳玲)近日,走进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一家豆参制作工坊,磨浆、滤浆、烧浆、切条……冯顺根对于豆参制作的每道工序都了然于心,他已经做豆参50多年了。

  “除了磨浆会用机械,其他的还是传统手工。”忙碌的时候,冯顺根每天能制作100多斤豆参,“做多少主要取决顾客预订的订单,有少量剩余再挑着去市场上卖。”

  据了解,都昌豆参是当地传统特产,它保留了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烹饪后口感绵软如絮、味道鲜美,老少皆宜。2016年,都昌豆参制作技艺被列入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都昌豆参 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这道美食,都昌豆参的从业者们通过开拓销售市场、学习掌握新技术等方式,助推都昌豆参走出都昌、走出江西、走向全国。

  不同于扎根豆参行业数十载的“老师傅”,余训松只是一个入门不久的“新人”。虽然他从事豆参制作只有5年,但是他却巧妙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豆参销往全国各地。

  余训松笑着对记者说,“旺季时,我们每天要制作700多斤豆参。平时除了销往大型超市、餐饮门店,我们还会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线上形式销售,2023年销售额近百万元。”

  走进江西康嘉冻干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把制作好的豆参推入低温冷藏干燥箱。“以往豆参保存是一个难题,只有在秋冬季节才能保持良好口感,所以基本上就是干半年歇半年。现在,我们利用现代冻干技术,可以使豆参保质期达到8个月。”该公司负责人冯上水介绍。

  都昌县芗溪乡党委书记黄卫华表示,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豆参产业,芗溪乡计划建设豆参产业园,将豆参工作坊整合起来、抱团发展,助推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都昌县共有豆参加工户400余户、从业人员1200余人,每年可以生产豆参系列产品300万斤,年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加工户人均收入达到3.7万元。(完)

  由于缺乏有效规划,引进树种“多、乱、杂”问题逐渐显露。“有的高大茂盛、有的低矮枯槁,看上去乱七八糟。”张锦梅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四世同堂”。而更令她担忧的是,青海一些地方曾引进北方地区大量种植的河北杨。但由于青海土壤热积温不够,导致河北杨刚种下去时成活率高、树形优美,不到三年就大面积生病死亡。

  所以,数字生命备份卡由两部分组成:记忆存储部分和思维存算部分,后者是一个专用计算芯片。虽然它看起来像个即插即用的U盘,但其实是一个专门从事“全脑仿真”的专用硬件。

健康生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7日电 据意大利《新欧洲侨报》微信公众号“新欧洲侨胞”报道,日前,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Novara市一名42岁的华人男子,因打孩子,被判处6个月徒刑。

  北京市民:支个帐篷,(孩子)他们同学聚会一下,在外面绿地上玩一下,那多好。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7/58/13800282029897443870.jpg" alt="" />

陈俊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