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骥:科技和产业革命或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矛盾

来源: 宣讲家
2024-06-22 08:02:40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夏宾)中新社国是直通车20日在京举行“能源中国——统筹转型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的产业动能焕新”主题活动,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活动上说,长时间以来,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气候与环境保护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政策目标,但在传统能源技术、治理体系内,这三个目标很难相向而行,并呈现出所谓的能源“不可能三角”矛盾。

  面对这一矛盾该怎么办?邹骥表示,过去十多年间,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技术、电网技术、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发展壮大为标志,能源科技产业革命已汹涌而至、方兴未艾,越来越展现出上述三个政策目标是可以协同实现的前景。

  邹骥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目前总体上处于增长动能转换的档口,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的显著要求,就是发展要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稳定的生态系统和优良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健全的生态系统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在成为国民财富中占比日益上升的自然资本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在增长过程中,正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他还提到,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潜力也在不断扩大。根据能源基金会及合作伙伴估计,在未来的30多年的时间,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潜力可达到140万亿元到20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一数字背后是实体经济中质量、需求、资源、技术、产业、盈利和收入来源等内容的实质性变化。

  “未来30年,我们有理由认为绿色低碳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发展就可能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邹骥说。

  在他看来,用电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持续以4%到6%的速率上涨,这一需求必须要满足,那就得有新增装机、新增发电,当下还不能完全用非化石能源。现在中国的可再生 能源正处于非常好的发展阶段。希望“风光”产业会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挑大梁”行业。

  邹骥直言,新世纪新经济的大势已经形成,并在创新浪潮汹涌、技术持续进步、投资不断积累、观念不断更新的趋势下,不断得到强化。(完)

  在听了苏颋的婉言劝告后,李白思想上有所冷静,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与司马相如之间的差距。作为青年人,意识到了不足,才开始发奋。

  不少外媒还特别关注,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于1月8日起实施。其中,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取消国际航班的客座率限制等内容受到众多外企的欢迎。

  当年美国处于追赶阶段,美国业界为了追赶英国,千方百计从英国获得技术和创新,那些因为从英国带回技术而发生的“英国的叛国者成为美国的民族英雄”的例子不在少数。现在的美国处于创新前沿,创新来自自由生长,强推产业政策不单是扬短避长,依靠规划得到的效益也不能快速满足美国现阶段需要。

  扮成向往的模样

  田利辉认为,要防止员工持股计划变形走样,上市公司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计持股成本、业绩考核指标等,既要与公司经营目标相匹配,也要综合考虑员工股东权利,还要合规高效进行管理,倘若使用法人或信托管理员工持股计划,则需保持透明和规范,防止有关机构违规违法通过质押等方式处置代管股票等。

  2022年9月5日,以“缅怀抗战英烈·发扬黄埔精神·奋进促统征程”为主题的第十五届黄埔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黄埔同学亲属代表,与黄埔军校有渊源的常住大陆的台青、台商、台生代表,港澳黄埔组织及亲属代表,专家学者,有关方面人士等130人出席论坛。

林凯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