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地标要“长在大众审美点上”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06 06:39:26

  长约百米的围墙上,白色字体和黑色祥云及花朵图案制作成主题浮雕,形成一道黑白对比强烈的文化墙。相关图片上传网络后,引发广泛热议。很多网友吐槽,墙面的图案和色彩有些不妥,“远看像灵堂,近看才知道是文化墙”。

  街道上的文化墙,是展示人文风貌的窗口,也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然而,从当地 市民和网友的评价来看,这样一道设计“别致”的文化墙,却因为缺少审美价值,让人难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面对外界争议,当地拿审美多元化来解释,恐怕缺少说服力。

  所谓众口难调,审美也一样。对于美的判定,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标准。问题在于,既然是公共文化地标,起码要“长在大众的审美点上”。如果只是审美不一,那么该如何解释,为何网上对文化墙是吐槽声一片?

  尊重审美的参差多态,不等于把很多人都认为丑的事物,非说成是美的。正如网友所言,“要大家看着美才叫美”。用审美不一来回应争议,难免让外界觉得,这是在指责民众不会也不懂得欣赏美。

  当地设置文化墙的初衷,是想展示本地的人文风景和老街景图片,呈现岁月沧桑的效果。但从观感来看,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传播展示效果,反而制造了一种让人不适的氛围。有市民吐槽称,“看上去阴森森的,有时候晚上从这里过还有点害怕呢”。本该吸引打卡的文化地标,变成了市民“避而远之”的场所,毫无美感可言。这一巨大落差,也证明了文化墙在创意设计上并不算成功。

  一个具有美学价值、能彰显城市气质的文化地标,一定是充分尊重大众审美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地标的设计,当然应该凝聚更大的审美共识,它不仅是一个审美议题,也是个关系到城市管理、民意吸纳的程序问题。所以,让人好奇的是,在文化墙的设计过程中,是否征求过民众意见?在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后,有没有收集市民的意见反馈,并据此进行修改调整?

  据最新报道,当地表示将把征集到的专业人士意见和市民建议进行汇总,对构图、色彩等作出调整完善,并形成整体提升方案,抓紧施工。审美越是多元化,越是没有统一标准,越应该让大众参与进来。集聚民意、汇集民智,才能凝聚共识,形成的设计方案才能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

  社交媒体时代,一面呈现地方人文风貌的文化墙,有了更大的传播潜能,充分展现城市的建筑特色与美感,才能够吸引人们驻足打卡。而所谓的美感,不仅建立在一定的设计水平、创意功底之上,更建立在互动式的决策治理程序上——尊重民意,才是真正的城市管理之“美”。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10日电 武汉市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武汉医保”9日发布《武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政策解读。

  丁晖说,2023年,海口将聚力打造江东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聚焦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新金融、数字智慧、临空经济产业,制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政策。谋划实施一批先导性标志性项目,推进全球消费精品博览园、航空物流及加工产业示范基地、临空智造产业园、国际康养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动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辅助信息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贸易额30亿美元以上。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支持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增量发展,助力“中国制造”远销海外。

  然而,在强震导致数千人死伤的大灾面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依然表示,美国不会取消《凯撒法案》对叙利亚的制裁或其他限制。美国只会通过“当地人道主义伙伴”提供援助,拒绝与阿萨德政府接触。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香港2月9日电 (记者 魏华都)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罗兵咸永道9日在港召开记者会称,预测2023年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增幅为约13%。

  中国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原则,识别、认定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

  参加此次篮球慈善活动的小球员们是来自菲律宾邦板牙省Sapang Uwak小学、内湖省乐慈基金会中心小学的贫困学生。乘坐三个半小时汽车才抵达马尼拉的小球员雷耶斯兴奋地说:“我爱篮球,但我的家乡条件有限,为了打球要走很远的路,更别说跟菲律宾顶级职业篮球队员同场竞技。感谢中国使馆提供宝贵机会让我跟偶像一起比赛。我爱中国!”

郑家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