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看“夏季养生真谛”

来源: 千龙网
2024-06-11 04:58:41

  夏,既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最需“养阳”之时。

  夏天如何养阳?千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早有答案。值此仲夏时节,本报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讲解夏季养生方式。

  如何辨别体质?看怕冷还是怕热

  日常生活中,何以判断自身的阴阳体质?可供参考的标准有许多,如机体内的水分、个体的性情等,但根本的判断标准还是怕冷或怕热。

  基础体温偏高、怕热,《黄帝 内经》中称为“耐冬不耐夏”的阳性体质,反之,基础体温偏低、怕冷,则为“耐夏不耐冬”的阴性体质。不同属性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例如阳性体质的人通常易上火、眼睛干涩、易得口腔溃疡,在性情上表现为好动、易亢奋;而阴性体质的人则体内水分多,性寒,在性情上表现为低沉安静。

  结合个体的阴阳属性,再辅以“外在的阴阳”来补充,这便是“养生”的过程。而当内在的阴阳与外在的阴阳,二者恰好平衡到“中正和合”的程度,这便实现了“阴阳平衡”。

  张其成提示,每个人阴阳属性不同,与不同的外在阴阳属性相结合,便生出千人千样的养生之法。而一套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去养成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夏天的“阳气”怎么养?

  “夏季需养阳”的说法,原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理念提倡“顺时养生”,即根据四季时节变化,来调节生活起居、饮食和情绪等。

  四时之中,春天草长莺飞,万物阳气生发,而夏季气温升高,阳气更加茂盛,此时为何反而更重“养阳”?

  张其成解释,这是因为一来夏季好出汗,人们都爱吃寒凉的食物,导致内在反而变得虚寒,故需“养阳”。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便正是应了生姜为温阳的食物,有散寒、解毒之效,夏日食用,更对去除人体内在的寒凉有帮助。

  二来“养”强调的是“顺应”,即人体与自然的互动、互通,要顺应春生夏长的时节之气,以此方能“养”。这时要注重“养心血”,多吃红豆、红薯等红色食物,以及西瓜、樱桃等应季生长的食物。张其成表示,红色食物入心经,这些都是夏日养心的好物。

  夏季通心,五行属火,阳气重,为“阳中之阳——太阳”。张其成介绍:“所以夏日养阳也要注意‘清心火’,可以多喝苦丁茶,多吃苦瓜、苦菊、芹菜一类微苦、降火的食物。”但为避免“泄阳”,应少食冰西瓜、冰淇淋一类的食物,选择“自然乘凉”的方式降温,少躲到空调房中,避免体质变得虚寒。

  “养心神”是夏日养阳的第三个方面。炎炎夏日易使人急躁烦闷,张其成认为,夏天一定要保持平和的状态。而良好的睡眠对此大有裨益,在夏日,更宜晚睡早起,“夏季白天长、晚上短,睡觉时间可以适当推迟,但再晚不能晚于23点,23点到1点是适合深度睡眠的子时,一定要进入睡眠。同时在白天加上一定的午休时间,这便是夏日顺应自然、调养心神的好法子。”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

  《黄帝内经》提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的意思是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形神统一,这样便可健康长寿。

  而张其成观察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着养生,却走上了“一边吃着最贵的营养品,一边熬着最深的夜”的“朋克养生”道路。

  “朋克养生是不对的,因为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饮食、起居、运动、精神四个层面要统一,要形与神俱。”张其成说,做到这点最好的方法是静坐,通过调身、调息、调神,来达到“和谐”的状态。

  调身时,两腿与肩同宽,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含胸拔背,舌顶上颚,两眼微闭,全身放松。接着调整呼吸,让呼吸放慢,关注自己肚子的一呼一吸,随着肚子微微隆起、收缩,顺应呼吸而心静。最后把所有的意念集中在头顶的百会穴,微微感受到百会穴发热后,将这种热气,从百会穴沿着中脉导入会阴穴中。

  最令人瞩目的是成飞集团负责制造的我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作为世界上第三款进入量产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是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国重器”。

  2022年,受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大和拉尼娜现象等影响,我国平均气温偏高,全年相继发生年初珠江流域冬春连旱、4-6月黄淮海和西北地区春夏旱、长江流域罕见夏秋冬连旱。其中,长江流域干旱是有完整实测资料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中旱以上日数为7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旱情峰值时,全国共有5245.2万人次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758.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6090.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12.8亿元。

  年货节现场,数十家企业带来了200多种商品,吸引了500多位消费者和采购商前来洽谈采购,为沈抚示范区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

<a><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3/36/10142294538221644576.jpg" alt="" /></a>

  (一)着眼增强政治领导力抓实政治建设。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政治领导力在党的执政能力中是第一位的能力。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的各级组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民主集中制、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动党的组织生活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准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共同担负起爱党、为党、兴党、护党的责任。

  适逢农历新年在即,在年猪文化节上,还首度发布了《花青素营养年夜饭食材》指南,科普富含花青素的营养食材,推广科学、合理、营养的饮食搭配。

孙洁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