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兴产业“长大”有种“苏”式培育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6 02:26:33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见习记者 戴纳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苏式中介”正身兼数职:既是寻找好科研项目的“星探”,又是为企业科研众筹的联络员,还是为出海技术提供验证、帮打官司的“律师”及为产品“瞧病”“治病”的“医生”……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地处苏州相城区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材院”)。该院副院长孙明月说,多个角色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长三角地区的材料产业(培育)提供服务。”

  “但在长材院2019年成立前,当时国内材料领域的研发机构主要位于华北、东北和西北,长三角需要一个综合性材料研发机构提供支持。”孙明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长材院成立时,适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该院一方面征集长三角地区的技术需求,梳理具体问题,另一方面牵头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和全国材料学科联盟,促进科技成果与当地产业结合、转化。

  截至目前,该院共立项11个材料科创项目,孵化出6家创新企业。最新的一个跨区域协同案例是,来自上海与江苏的技术人员组队,帮助解决浙江省一新材料企业的技术需求问题。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发愁的“缺资金”问题,长材院探索出众筹科研模式。用孙明月的话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即找到面临同样技术难题的企业,共同出资,同时由研究院代表政府按1:1配比,支持相应资金,在全球优选专业研发团队,合力攻关,切实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把真需求“引上来”,把创新成果和项目“落下去”,围绕问题需求,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向中小型企业敞开。距离长材院20公里外,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侠也在为光子领域产业化提供“苏式”培育。这里两层楼的中试(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一一记者注)服务基地,有4条中试线分别聚焦于光学镀膜、光子集成器件封装与测试、3D光传感、微纳光学4个方向。

  “就像是初创企业的‘大保姆’,我们不仅共享设备、技术人员,还有专业的HR帮助企业招聘,与高校联合培养精准对口人才,还有市场部,帮助企业找到精准客户。”从大学老师转为光子项目孵化者,李侠笑称自己 是“二次就业”,她告诉中青报记者,依据产业化的定位,研究院筛选孵化项目的标准有两条,一是能否解决光子行业的“卡脖子”问题,二是该技术突破是否有实实在在的产业

  开幕式现场,滑雪场教练组成员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滑雪表演。教练们身着中国古典服装,脚踏滑雪板,从雪道上翩然而下,衣摆迎风而起。

  莫里斯和卡蒂亚形容火山喷发是地球心脏的跳动,他们想弄清楚心脏周围血液流动的规律,莫里斯和卡蒂亚根据矿物、热度、气体和时间的排列组合,试图理解导致火山喷发的原因。

  本次冬捕节捕捞的主要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品种,三条头鱼品种为花鲢,其中最大的头鱼身长107厘米,重达56斤。

  50岁的张某鹏刚被送到长春市看守所时,隔三岔五就会嚷嚷自己“肚子疼”。

  从此,莫里斯和卡蒂亚改变研究方向,他们从迷人的红火山转而开始探究这种会杀人、难以预测的灰火山,拍摄最罕见最致命的火山素材引起世人的警惕,成为莫里斯和卡蒂亚的目标。

  作者 傅飞扬 徐平

杜于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