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集团被国资大股东“拉了一把”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8 19:47:34

  作者 | 第一财经 孙梦凡

  在房企融资渠道 普遍受限的当下,远洋集团被国资大股东“拉了一把”。

  6月7日晚间,远洋集团发布公告称,转让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的股权及相关债权,总代价40亿元,由中国人寿、太古地产联合接手。其中,中国人寿出资约31亿元,太古地产出资约9亿元,二者分别获得颐堤港二期49.895%、14.895%股权。

  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与太古持有同等比例的股权,远洋集团则不再拥有目标公司任何权益。

  公开信息显示,颐堤港二期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地区,由远洋集团与太古地产共同开发,目前仍在建设阶段,预计2025年至2026年完工。

  远洋方面表示,颐堤港二期为大有前景的发展项目,但出售事项预计录得未经审核亏损约17.63亿元。那么,远洋为何选择“割肉”,出让颐堤港二期的股权呢?

  在公告中,远洋方面直言,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集团面临重大流动性压力,难以通过惯常渠道取得融资。截至2023年末,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84.5亿元;借款总额约为961.4亿元,其中约697.5亿元须于一年内偿还、约110.3亿元须于一至两年内偿还,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9.9亿元。

  为改善流动性并获得资金,远洋集团一直在制定多项计划及措施,包括为资产寻找潜在买家。在该集团看来,颐堤港二期为规模可观且适合变现的物业资产之一。

  据公告表示,目前远洋集团在为颐堤港二期提供开发资金方面遇到极大困难。截至2024年4月30日,远洋集团已对该项目出资约63亿元,只要其仍为目标公司的股东,预期颐堤港二期总投资额中很大一部分资金仍将由远洋集团出资。

  目前,颐堤港二期的地库及上层建筑工程正在建造当中,短期内不会为远洋集团带来现金回报。与住宅物业项目不同,该项目是一个以办公为主的综合发展项目,预期将由目标公司持有作长期投资用途,未来现金流入将主要来自物业的未来租金收入。

  在远洋看来,当下确保有资金支持项目正常发展、及建造运营乃当务之急。出售事项不仅可使远洋集团变现投资,亦可解除远洋集团未来出资义务。“尽管出售事项产生一次性亏损,但可实时带来大量现金流入,有助于缓解远洋集团目前的流动资金困境。”

  远洋表示,出售事项所得款项,预期将用于偿付有关优先级债务及必要的支付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并非“一锤子买卖”,彻底斩断远洋与项目的关系。公告称,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远洋集团仍拥有颐堤港二期的优先报价权,可继续参与该项目的开发与运营。

  在协议赋予远洋的优先报价权下,远洋可于与买方协定的出售事项交割后某个时点,按固定代价或所协定之代价厘定基准,回购当时由买方持有之目标股权及目标债权,从而使远洋有机会于其财务状况改善时,重新参与颐堤港二期项目。

  公告披露,转让给太古地产的股权,可在本次交易满2年或3年时行使优先报价权;转让给中国人寿的股权,则将远洋集团的优先报价权延长至2037年9月30日。

  这意味着,在大股东及合作方的支持下,本次股权交易,相当于远洋集团以持有的颐堤港二期为“抵押”,获取了一笔40亿元的长期融资。“颐堤港二期为大有前景的发展项目,公司未来也可重新参与颐堤港二期项目,本次交易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

  中国人寿是远洋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年初在公开业绩会上,针对市场关注的对远洋集团投资的话题,中国人寿方面表示,公司目前对于远洋集团的投资敞口非常小,去年已经开展完了减值工作,所以远洋集团不会对公司未来产生任何不利的新增影响。

  中国人寿相关人士还称,从短期看,房地产行业修复取决于居民的信心和预期的改善。从中长期看,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城镇化的进程有很大空间。随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可期。

责任编辑:王其霖

  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作为药品等经营和利用的,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023年会密集出台更多开放政策,主要就是加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我建议各个省市都行动起来,哪一个省市能够在营商环境上面下功夫,从制度、管理、标准、规制上利好外资,就能抢得先机。此外,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的潜力,只不过现在这种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另外“一带一路”沿线的郑州、成都、四川、武汉等,有机会逐渐成为物流集散地,不仅会减少整体物流成本,也会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要做好思想准备,拥抱转移、承接转移,让更多全球资本、信息、技术、人才在本地生根开花。

  此外,16号线南段每站均配置AED,各车站一线站务人员也已100%完成急救专业机构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保障乘客安全、顺畅出行。

  北大附中的数学老师刘杨兼职学校天文老师的年头,几乎和他的教龄一样长。

  第十七条 预备役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2022年度募资额度最大的十大IPO企业为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海油(600938.SH)、联影医疗(688271.SH)、海光信息(688041.SH)、晶科能源(688223.SH)、翱捷科技-U(688220.SH)、万润新能(688275.SH)、华宝新能(301327.SZ)、纳芯微(688052.SH)、三一重能(688349.SH)。

张成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